(黑龍江省海倫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黑龍江海倫 152300)
書籍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自己認識世界的直接依據,閱讀就是接觸世界的開始。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學生可以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一種愛好,就會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然而,大多數的小學生對于閱讀沒有很大的積極性、主動性,這就造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被動接受老師所講的課程,不去主動思考,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獨立想法,所以學習和記憶起來也沒有興趣,因此只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1]
小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容易受身邊事物的影響,好的閱讀環境,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只是人,環境也是如此,孟母三遷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在班級后面設立“閱讀一角”,詢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書籍,從興趣出發,集體購買學生喜歡的書籍,學生有愿意把自己的書拿來分享的也可以。有了書籍不能放任不管,我們要成立專門的學習小組負責每天輪流整理統計書籍,書本是我們的第二張臉,我們要把書本收拾的整整齊齊,并且統計誰借走了哪一本書,又是什么時候歸還的,防丟失、遺忘歸還等,我們讓“閱讀一角”永遠是全新的面貌。有了書籍和完整的管理制度還要有學習競賽,我們可以每周開展一節學習比賽,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閱讀比賽”、“知識競賽”、“背誦詩歌”等各種比賽或表演的形式,讓大家展示自己在“閱讀一角”學到了什么。比如我們組織一場“背誦詩歌”的比賽,可以提出一個小小的限制,我們在本學期中學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那么除了這首詩,大家還知道王安石的什么詩呢?我們可以讓學生來比一比,每人一首詩,大家相互介紹分享自己在哪里看到的這首詩,為什么喜歡它,是因為朗朗上口,還是語句優美等等。我們也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上摘抄自己喜歡的優美詞語、名言警句或者某一首詩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有了這樣的學習氛圍的熏陶,大家一定會更加積極的去閱讀,去學習。[2]
學習榜樣有三:其一,學生在成立閱讀小組進行比賽的時候,可以評選“閱讀小標兵”,為大家樹立一個好榜樣,大家在以標兵看齊的同時也有了競爭意識,刺激學生的表現欲望,因此會更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積極表現。其二,老師也應該做學生的好榜樣,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教育,也應該注重多閱讀,以身作則,與同學們一同學習,一同進步。老師也可以多閱讀學生喜歡的讀物,投其所好,才能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共同探討,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習慣。其三,在教學過程中,課文的朗讀也要講究抑揚頓挫。例如我們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節課時,老師要帶領大家閱讀整篇課文,整篇課文大體上要聲音洪亮、語調嚴肅。在讀到第三自然段時,要把每條路都讀的十分沉重,要與班長斬釘截鐵的說“走”的時候產生鮮明的對比,體現出狼牙山五壯士們大無畏的精神。還有最后一自然段中他們的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聲音一定要更洪亮,感情豐富,把狼牙山五壯士那種意志堅定、無所畏懼的精神表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更加喜歡閱讀。
現在的小學生,更喜歡手機游戲、動畫片和各種玩具,怎樣讓學生把書看的和玩耍一樣重要呢?那就要看老師如何引導學生了,一本好的書籍如同一個好的朋友,找對了朋友,學生也可以與書為伴。例如我們在閱讀《竊讀記》這篇課文時,書上的文章對原文進行了精簡,我們在學完這篇課文后可以這樣告訴學生:“在第三自然段,作者看見了自己要找的那本書只是換了地方,其實在這之后作者還發生了有趣的故事,那本書不僅被作者看見,還被別人看見了。”同學們一定十分好奇,到底怎么回事呢?老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發生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去文中找答案,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同時老師還可以為同學們推薦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城南舊事》,正好文章講述的是主人公小時候的故事,與學生的年齡相仿,讓學生們了解一下在舊時代孩子們的童年是什么樣子?和現在相比又有什么不同?除此之外還可以推薦一些學生更有興趣的書籍,如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狗》,加拿大作家西頓的《小戰馬》《紅脖子》,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白牙》,在這樣一個積累中,學生們會越看越愛看,不僅如此,大家還找到了“書籍”這個伙伴。
以上是我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個人意見,閱讀是值得終生去追求的好事,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老師一直貫徹的教育思想,我相信,只要方法得當,沒有不愛閱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