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友協第三小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60)
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方式也面臨著嚴峻的改革形勢。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深入分析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學變革的應用,對于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所學知識,都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1]。
從知識特點和能力培養方向來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學生而言理解難度相對比較大。很多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對于復雜、抽象的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學習難度較大,容易產生畏懼心理[2]。對此,針對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抽象性進行改革創新,對于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待教師深入挖掘、積極探索。
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學習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和體系性,對于這樣的學科特點,教師在開展教學和組織學生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知識系統的構建,讓學生將所接受的知識整合到知識體系中,在教學中體現出循序漸進的特點,幫助學生提升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在涉及到知識應用的時候,能夠有效調取知識儲備。
從學習方法來看,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主要有兩條路徑:一種是教師教學,一種是研究探索。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引導在老師的引領下,對知識體系進行有效的劃分,將學習內容分割成多個知識點,在課堂上進行集中講授,引導學生提升認知和接受能力[3]。自主探索作為一種創新型學習模式,是學生對課堂知識點進行深入挖掘,根據自己的思考模式和基礎知識,實現知識的有效延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學習難度比較高的學科,需要將這兩種學習模式結合起來,既能保證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同時也能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實現新課改目標。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全新的教學形式開始不斷涌現出來,這些教學形式如果能夠得到較好的應用,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而且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實踐中,老師為了緊跟時代發展形勢,提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也將這些全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了教學過程中,但是這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4]。具體來說,由于部分教師對于教學方式的理解程度不深,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之上,沒有領會其實質。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同樣也不例外,但是從當前的小學教育實踐來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導致理論與實踐相互割裂,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課堂理論知識學習只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一個方面,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樣是至關重要的,而實踐能力就需要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進行鍛煉和培養,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生可以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同時經常進行實際應用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會得到有效鍛煉,對于知識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如果老師在實踐應用過程中適當的引導學生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利影響,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過程中,老師都是教育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啟發性,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沒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長此以往,將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使學生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新的教育發展趨勢下,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時候,應該注重教學的啟發性和引導性。也就是說,老師應該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創造機會啟發和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微課為課程切入點,科學設置一定的信息技術問題,并且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者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立思考能力,擺脫對于教師的依賴,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并且互不干預,這對于正處于教育關鍵階段的小學生來講,并不是值得提倡的教學形式。游戲化教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形式,如果能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得到較好的應用,將改變傳統教育形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實際作用[5]。老師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游戲化教學,強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以小組或者團隊的形式,通過相互之間的分工和配合,有效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調動自身的信息技術知識儲備。
綜上所述,教學創新本身就是一個鍛煉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與以往的教學形式相比,以創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也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