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夢是我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理論支持,中國體育電影能以較為生動的形式向人民群眾傳播我國中國夢的發展理念。文章以中國體育電影為例,首先對中國體育電影的四個主要發展歷程進行了闡述,分析出中國體育電影有題材廣泛、思想教育與時代烙印濃厚、與大眾情緒契合度較高等特點。其次根據《翻滾吧!阿信》《葉問》《奪冠》這三部影片對中國體育電影“中國夢”的承載與魅力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中國夢;影像印記;中國體育電影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1-083-02
【本文著錄格式】褚殷超.中國夢的影像印記——以中國體育電影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1,06(11):83-84.
“中國夢”是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與“復興之路”展覽的時候正式提出的思想理念,指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加強“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中國體育電影是宣傳中國夢的重要途徑,中國體育電影主要是以競技體育為題材,擁有強烈的時代烙印,大多數的中國體育電影都體現出了中國夢中的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等精神,能對觀眾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并且能契合人民大眾的情緒,加深了中國夢的影像印記。
一、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歷程
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主要經歷了民國體育電影時期、解放初期體育電影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以及21世紀發展新時期這四個階段。[1]
第一,民國體育電影時期:民國電影時期指的是1934-1948年之間產生的體育電影,這一階段的體育電影代表作是《體育皇后》。這部電影是中國體育題材電影的開山之作,講述了一個愛好體育的富家女孩獻身體育事業的故事。該影片將體育、救亡、啟蒙聯系在一起,表現出了極強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后人產生了的深遠的影響。
第二,解放初期體育電影時期:解放初期體育電影指的是1949-1966年之間產生的體育電影。這一階段是文化大革命產生的前25年,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了,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逐漸提升,體育運動也在不斷發展,我國人民的凝聚力通過體育運動的發展也逐漸得到提升。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女籃5號》《女跳水隊員》等。
第三,改革開放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指的是1976-2000年之間產生的體育電影。這一階段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思想得到解放,各種形式的電影登上熒幕。在這一時期產生了大量的體育電影,涵蓋了多種體育運動。這一時期的體育電影代表作有《我的九月》《女足九號》等。其中《沙鷗》更是深刻的表達了女排的拼搏進取精神,是該時期的優秀代表作品,曾獲得了優秀影片獎、導演特別獎以及最佳錄音獎。
第四,21世紀發展新時期:21世紀發展新時期指的是2001年至今的體育電影。在這一時期,中國逐漸實現了發展全球化,中國體育電影與國外電影之間進行了商業的交流,與世界進行接軌。當時的中國體育電影吸取的國外電影中的優秀成分,不斷進行創新,更加注重影片的娛樂性。這一時期的中國體育電影代表作有《功夫》《少林足球》等。
二、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特點
(一)競技體育題材廣泛
中國體育電影的題材較為廣泛,中國體育電影中體育紀錄片最多,自從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舉辦之后,在舉辦每界奧運會、地區運動會、世界錦標賽的時候都會進行體育紀錄片的拍攝。體育紀錄片不僅記錄著各種賽事的比賽過程,還記錄了各個運動員之間的情誼,近年來的一些大型體育紀錄片《青春的旋律》《新起點-第四屆全運會》等作品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在進行中國體育電影拍攝的時候,還能將運動員的個人成長過程作為題材,讓觀眾能在運動員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不放棄的精神。
(二)時代烙印和思想教育性濃厚
中國體育電影并不是單純的娛樂性電影,更多的是在電影中表現作者想要表達的精神,對觀眾進行啟發。[2]在民國體育時代,中國體育電影的主要思想就是激發觀眾的救國情懷,弘揚體育救國的思想,為觀眾傳達體育精神。在解放初期體育電影時期,我國正處于新中國剛剛成立的階段,發展成為當時我國需要注重的問題。這一階段中,我國體育電影要傳達的思想主要是頑強拼搏精神,引導我國人民積極的參與到體育事業之中,為我國的發展奠定基礎。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國正在思想解放階段,這一時期中的體育電影作品主要有《女籃五號》等,《女籃五號》電影想要傳達的思想是解放前后,新舊社會中體育運動員的不同命運,該影片對新中國成立進行了高度的歌頌,通過體育項目對社會中產生的矛盾進行揭露,闡述了人生哲理。21世紀發展時期的體育電影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尤其是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以來,我國體育電影事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大量為記錄奧運會而拍攝的電影產生了,對我國人民的思想意識產生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在這一時期,我國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懷得到了提升,體育電影更多的是為了弘揚我國社會主義發展觀念進行的,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三)大眾情緒高度契合
我國體育電影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更能與人民大眾的情緒進行契合,其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最初,我國拍攝的體育電影只是為了引導人民群眾參與到體育競賽中,增強我國人民群眾的體質而進行拍攝的,但是,在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在體育電影之中加入了娛樂因素以及思想引導因素,在電影中將人文關懷、對人性的探討以及娛樂性進行融合,形成新型的體育電影。當前的體育電影并不是單純的將體育元素融入到電影中,更是將家庭因素、主角的愛情觀、生活狀態等融入到電影之中,引起觀眾的共鳴。在世界發展全球化的基礎上,我國體育電影也從國外借鑒了優秀經驗,將科幻、喜劇等元素融入到電影中,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并能與當前社會高度契合。
三、中國體育電影“中國夢”的承載與魅力
(一)《翻滾吧!阿信》
《翻滾吧!阿信》是由林育賢導演執導的電影,于2011年8月12日在中國臺灣上映。講述了一名具有體操天賦的運動員阿信在經歷了一系列青春叛逆之后,最終重拾信心,最終憑借努力進取,獲取勝利的故事。
體操與其他運動不同,是一項技巧性較高的運動,與跑步運動等不同。演員在進行演繹之前,需要進行嚴格的訓練。阿信的扮演者彭于晏在出演之前,經歷了長達8個月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只能按照營養師的食譜進食,訓練極其嚴格,在不斷努力中才能學會影片中的標準動作,最終才能塑造一個專業的體操運動員形象。
在影片中,阿信是長短腳,但是卻熱愛體操事業,其長短腳問題能反映當前我國中國夢實現過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阿信努力練習,克服長短腳問題的過程就代表著我國社會不斷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而拼搏的過程;黑道老大之子對阿信與死黨的報復代表著社會中的阻礙因素,但是阿信憑借自身的努力,重拾體操運動的夢想是我國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努力的體現。這部影片是當時我國沖破層層黑暗,找到發展方向的體現,為觀眾樹立榜樣。[3]
(二)《葉問》
《葉問》影片的背景是在1903年的中國武術之都佛山,當時武術正處于鼎盛時期,各個門派廣收學徒,互相之間切磋比武。但是當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后,日軍對葉家大院進行了侵犯,電影的主角葉問為了反抗日本人的侵占與壓迫,向日本人挑戰,不畏強權,用自己的鮮血為當時人民群眾黑暗的生活中注入了希望。
葉問代表了我國抗日力量,在面對日本人壓迫的時候,他沒有選擇退縮,在日本人的武器面前,葉問仍然堅持本心,用代表中國的武術迎戰惡勢力,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教會了我國人民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影片的背景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反映,葉問的崛起反抗體現了當時我國人民奮勇殺敵的決心,對觀眾的精神世界產生了沖擊,增強觀眾的愛國情懷。該影片不僅表達了我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以及善良勢力一定能戰勝邪惡的信心,還通過影片的形式向后世之人闡述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對現代人民群眾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三)《奪冠》
《奪冠》于2020年上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從1981年到2016年的世界比賽,詮釋了幾代女排運動員不斷拼搏,歷經磨難,但是始終不放棄的精神。幾代女排運動員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再次獲得世界冠軍的故事。
《奪冠》是一部敘述性的影片,用真誠的表現手法帶觀眾回到了當年女排比賽的現場,喚起了觀眾的回憶。[4]這部影片沒有過度的煽情,有的只是與時俱進的體育精神,全片以科學的、客觀的角度看待體育。影片以沉浸式的角度進行演繹,讓觀眾收獲到了滿滿的感動,增強了觀眾的愛國情懷,體現出了導演對中國女排真正的熱愛與尊重。
四、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夢》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他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必須要遵守的準則,每一個中國人必須為之努力,堅持打造屬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中國的發展奠定基礎。中國體育電影是中國夢不斷發展的體現,中國體育電影中承載了中國夢的印記,為培養我國人民群眾愛國熱情,推進我國中國夢事業的發展,為中國人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吉豫君,湯立許.新中國七十年體育電影的嬗變軌跡,文化癥候與未來走向研究[J].電影文學,2020,000(08):33-39.
[2]曾嚴彬.中國體育電影述評:時代變遷的影像關照[J].電影文學,2019,721(4):5-7.
[3]周傳藝.中國夢的影像建構——以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體育電影為例[J].當代電影,2018,No.262(1):116-118.
[4]柳鳴毅,丁煌,閆亞茹等.”體育強,中國強”的學理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體育思想初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1).
作者簡介:褚殷超(1971-),女,山東濟南,山東體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