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章黨實驗學校 遼寧撫順 113007)
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表揚與批評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如果批評過度的嚴厲會造成恐懼,過分的溫和則會有失威嚴。因此,教師如果不想讓學生望而卻步或任由學生拿捏,而無法開展教學工作。就要講究批評和表揚藝術,把握好尺度。
在學生表現出良好行為、取得一定進步時,一般應馬上給予表揚,及時強化。這樣,不僅能堅定學生做出正確行動的信念,維護本人的積極性,還能教育其他學生,促進其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傾向。如果對集體中好人好事遲遲不做出反應,先進者就會產生低落的情緒,其他同學就會缺乏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但有時由于特殊原因,有意識地推遲表揚時間也是必要的。
對學生的表揚要講究分寸,恰如其分。如果夸大其詞的表揚,不僅不會贏得學生的歡心,反而會適得其反。真誠的表揚應該是人的心聲的自然流露。而虛偽的表揚是討好,是阿諛,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取悅別人。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必須是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的表揚,是學生真心渴望得到的表揚。為此,教師的表揚要恰當,不能勉強而為;要明確具體,不能泛泛而談。
表揚學生,是對學生良好的行為表現和優秀的學業成績給于好評和贊賞。那么,對于學困生我們應該如何表揚呢?
比如:我交的一個學生叫小明,他一直是極差線以下的學生,又一次他意外答了45分。我把他找來表揚到,你看你就這段時間認真聽講記筆記,立刻提高了20來分,進步太客觀了,我相信只要堅持住你肯定會有更大的進步。之后,我又當著全班的面表揚他。果然,之后他的成績穩步前進,中考時答了80多分(百分制)。
不直接對其本人夸獎,而背后跟其他同學交談,熱情贊揚某同學的長處,讓聽者自發地轉告給受夸獎的同學,這樣,受表揚的同學聽后,會深深感受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份量,從而更加自覺地發揚自己的長處。
我們都熟悉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筆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
在批評方面,批評不是辱罵,不是諷刺挖苦,不是打擊報復。批評的目的是為了終止一種錯誤傾向,改正一種錯誤行為,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發展方向。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學生也是如此。教師在批評中應注意把握批評的尺度,不要抱著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對孩子無情地挖苦,甚至于打罵。過分嚴厲的訓斥和一味的指責,超出孩子承受能力,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使孩子失去前進的勇氣。甚至會激化師生的矛盾。因此,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批評中不能咒罵、諷刺、挖苦學生,不拿學生非原則性的個性習慣做文章,不宜過早下斷結論,要采取平等、商討的態度,多用揭示語,啟發學生思考,進而認識自身的問題。倘若教師在批評中果真平等地尊重學生的人格,那么學生也會很尊重你,樂意接受你的批評,這樣的批評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我發現有個學生抄作業,我當眾聲色俱厲地批評了他,結果每次見到我扭頭就走,還拒絕交作業。后來,我冷靜的反思自己的工作,換位思考,放下老師的架子,象朋友一樣聆聽他的傾訴,傾聽他的心聲,結果如此溝通并冷處理后,這位同學有了很大的轉變,師生關系也由緊張變得融洽起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教師批評學生的前提一定是為學生好,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或情緒無端批評孩子。教師只有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在批評教育時,力求點到為止,留有余地,給學生一個自我批評、自我教育的機會。
例如:學生課間打鬧,經常會聽到有的老師背后說:像活驢一樣。相信誰聽到這樣的話都不會開心。我對這樣的學生說到:教室空間小注意安全別弄傷了彼此。而且容易影響別人,你們可以到操場玩,既鍛煉身體又能放松。這樣,被批評的同學會認為教師完全是為自己和同學的安全考慮,自然會主動承認并改正錯誤。
在某些情況下,當學生的問題行為出現時,我們教師可以不必喋喋不休地講很多很大的道理。我們自己帶頭做一下,可能就能達到批評教育的效果。
比如:有一天我去上課,走進教室后發現黑板沒擦。于是班干部開始大聲指責:今天誰值日?怎么不擦黑板?值日生開始互相推諉:上節我擦的這節不是我……我什么也沒說拿起黑板擦自己擦黑板。爭執的同學突然都靜下來了,他們開始紛紛搶著從我手里接過黑板擦,問題就這樣解決了。之后再也沒有看到類似情況的發生。在這個例子中,無聲的行動勝過了煩瑣的調解、勸說和批評。教師的舉動觸動了學生的心靈,教育的效果達到了。
幽默與其說是一種技巧,不如說是一種性格和修養。幽默式批評就是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緩解批評的緊張情緒,啟發批評者思考,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能有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這苦心并不一定能為學生體察到。怨恨、誤解、抵觸等消極情緒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因此注意安撫技巧,消除感情隔膜。批評后必要時可以采取適當的方法向學生表明為什么要批評,為什么要這樣批評,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對確屬自己認定事實有誤或批評過火,要坦誠地表示歉意。但是,批評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學生解釋,也不要一邊解釋一邊否定先前的批評,否則,不但不利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還會有損于教師自己威信的建立,危及今后的教育效果。
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同時還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想讓“小樹苗”健康成長,需要我們“園丁”不僅要澆灌、施肥(表揚)、也要剪枝和除草(批評)。只有如此,孩子們才能健康成長。教師們任重而道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