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體育學校 遼寧沈陽 110000)
體育學校運動訓練專業對學生的運動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運動的主體是人,人體的結構是運動機能的基礎。人體解剖學是通過解剖實驗而建立起來的實驗學科,解剖學知識的獲得需要學生親身實踐體會并掌握。但目前我國中專學生對解剖學實驗沒有學習興趣,這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探究解剖實驗。[1]
人體解剖實驗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解剖掌握人體結構。教師在教學中應借助肢體語言和學生身體教學,這種方式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在講課前,根據教材內容合理的選擇模型、掛圖、標本、板圖等形式作為講課載體,使課本知識直觀的呈現出來,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
應用標準化教學模式能夠提高解剖實驗的課堂效率,主要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組織和教學內容。在實驗課前,教師應將課上需要用到的工具準備齊全。此外,學校應組織教師定期集體備課,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一致。首先,教師在上課前,應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并與學生簡單復習上節內容,將實驗內容引出;其次,教師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布置實驗內容,使學生通過小組完成,并在下課之前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最后,在實驗課結束后,教師布置給學生與本節實驗有關的作業,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3]
教師在開展實驗課前,應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首先,教師應明確復習內容,在選擇內容時,應選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針對性,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實驗中;其次,教師在開展實驗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教學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并將大綱提煉出來,合理的安排討論時間,使實驗內容更加緊湊。教師在教學后,為學生布置討論課題,使學生獨立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為下節實驗做鋪墊;最后,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時,因選擇代表陳述小組的討論結果。在下課前,教師應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并歸納找重點和難點,進而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率。
合作學習法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首先,教師應建立合作小組,將差異較大的學生合理安排在一個小組中,包括學生的性格、成績、動手能力,使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其次,教師在建立小組后,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學習目標。在實驗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完成實驗目標;最后,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將小組作為教學對象,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會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知道學生使用正確的實驗方法,并鼓勵小組之間利用競賽的方式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實驗中。
該實驗教學方法要求教室應配備數碼相機、投影機或三腳架。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并由學生獨立設計實驗課題,并將實驗內容歸檔保存。在實驗前,學校應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攝影培訓,使其準確相機的使用方法。采用局部遮擋法、快速回憶法、自拍自述法等進行以往知識的復習。在學生完成實驗后,教師應對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并存檔。因這種學習方法的內容較為復雜,且學習時間較長,一般情況下,不予采用。
在解剖實驗課上,教師應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題,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實驗課題。五環教學法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教師引導。教師在上課前根據實驗目標,對學生講解實驗的難點和重點,并引導學生怎樣觀察標本,使學生能夠將人體結構與運動訓練和日常實例聯系在一起。
(2)觀察標本。在實驗課上,教師安排學生自行觀察標本,并結合學習資源學習標本。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科通過小組形式完成,提高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示范。在學生獨立學習后,對標本有了一定的掌握。這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并非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地方加以指導。
(4)指導觀察標本。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應知道學生在此觀察標本,并提出相應的問題供學生思考,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專體育學校的教學方式有了改進和提升。人體解剖學是體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為了提高學生對其知識的掌握,教師應加強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但中專學生對解剖實驗缺乏興趣甚至存在抗拒心理。這對教師提出了挑戰,教師應根究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實驗內容,并鼓勵學生獨立觀察標本,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激發,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實驗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