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雪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吉林 通化)
合作學習,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或群體,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動上相互配合的過程。導師日常的教學與研習中總會積累多多少少的資源和經驗,那么我們就可以讓導師將這些資源進行共享,從而達成互惠互利的成果。就自己多年的經驗,談談導師合作資源共享的策略。
合作資源共享通過交流加強教師的自我參與度,通過與教師之間的討論學習,導師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建議而不用有所顧慮,這對于調動導師的積極性有極大的幫助,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別人了解自己。小組合作學習,使導師在小組這個小集體中相互適應,通過適應這個小集體,逐步過渡到適應大集體,從而培養了導師的社會適應能力。而在對一個問題的認識中也是各不相同,他人與自己的意見出現不一致的時候就需要合作交流,在合作進行資源共享的同時不斷學會聆聽,不斷學習。在組內每一位成員都掌握了教學任務時,這其中必不能缺少導師間互幫互助、互相合作,但是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的同時,團體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是各不相同的,而對于他人與自己的意見出現不一致的時候就需要合作交流,在合作解決問題的同時不斷學會聆聽,不斷學習,從而使學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學習上有所收獲,必須做到小組之間的每一個成員相互幫助,相互取長補短,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而培養了小組成員善于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幫助本組成員養成共同提高的好品質,促進導師的社會性發展和健康個性的養成。
現在教學資源眾多,而且優秀教學資源的聚合也有利于農村偏遠地區的教學。尤其是以高中化學來說,在大城市以及經濟發達地區,化學教學已經不僅是在課堂、實驗室中進行,而且運用了更多的科學技術。但是在很多農村地區,化學教學還是停留在教師板書上,而且很多教師故步自封,在原有的教案、教材資源上只繼承,不創新,也不愿意去學習新的方法,運用新的教學資源。
通過整合優秀教學資源,尤其是教學名師、高校教學資源等在農村偏遠地區學校的落地,有助于當地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針對農村學校教師的薄弱環節,邀請高校專家到農村學校開講座,幫助提升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1]。而且通過名師講課、名師共享等形式讓地區、片區的優秀教師、教研員動起來、活起來,不斷豐富與提高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能力。
導師合作,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加強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導師合作指導,要建立合作指導團隊,尤其是高校教師指導團的建立,可以定期通過實地教學、網絡視頻教學等形式進行授課,保證對農村、偏遠地區的教師進行專業指導。
在小組合作資源共享的方式下,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脫離教學,而是一味依靠小組合作資源共享完成教學任務,導師在小組合作的同時與其他導師一起進行引導式教學,并且教師要注意引導其他導師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由于小組內各成員在語言水平、交際能力、認識層度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經常鼓勵這些導師踴躍發言,積極參與學習討論,其他導師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幫助。教師的個別指導是指教師在別人遇到困難與障礙時給予及時的點撥與指導,從而使導師克服困難。如果將導師的自學與導師的指導割裂開,單純使用一種形式,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都是弊大于利的。在教學結尾教師應緊扣重點、難點進行適當的講解,并須做出清晰、簡潔的總結。對可能出現的題型重點強調,加深學生認識。
合作資源共享的方式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導師通過討論,善于發現問題,提出疑點。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組織其他導師在討論中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疑問,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知識才能記憶深刻,從而從被動地去學轉變為主動地去學。在導師看書、自學過程中,在不解之處標上記號;看結論組織討論,尋找依據,對討論中產生的正確與錯誤的想法與結論多問個為什么,讓其他導師逐步掌握認真看書的方法。
導師合作資源共享,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智能手機、電腦等幫助我們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讓我們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地點進行學習。比如QQ群可以上傳高校教師指導團隊教學視頻,讓農村偏遠地區的教師進行學習;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等直播課程;還可以為高校指導教師團隊、地區教研員、名師團隊等錄制視頻、制作微課以滿足廣大教師的學習需求;可以與一些廠商、雜志社等進行合作,搭建教學課程資源庫,并定期進行教學探討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
導師合作資源共享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需要我們每個教師去不斷地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合理運用互聯網工具,發掘網絡資源,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真正地成為一名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