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俐
(浙江省金華市艾青中學,浙江 金華)
隨著電腦的普及、網絡的發展,國家對于教育投入的增大,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多媒體等一些現代科技產品進入課堂。由多媒體帶著海量信息進入課堂,刺激著學生的眼球和頭腦。
1.展示出來的內容更直觀、豐富,有利于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在我們高中地理教學中,在講解晝夜長短變化的內容的時候用一個Flash動畫來演示的話,比教師口頭上的講解、地球儀的演示、板圖的繪制效果都好。因為多媒體課件通過一些軟件能夠很好地模擬出日地之間的運動關系,地球上晝夜長短的變化能夠更直觀地反映出來。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些資料可以自己總結規律: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長越長;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長越短。通過教師給的資料,學生自己觀察總結,以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2.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的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展示干旱的以色列發展的滴灌農業來說明農業生產的區位條件不是由自然條件決定的,還有社會經濟因素。生產技術的發展會影響著農業生產,從而可以激發學生思考: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農業呢?應該說圖片以它豐富的色彩強烈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這個效果不是口頭上的文字表達能夠比擬的。
3.能夠傳達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只要能出現在網絡上、報刊上的,國內的、國外的所有信息都能放到多媒體中。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這個多媒體這個載體,讓學生能接觸到世界各地。當然也就是說通過多媒體這個載體,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信息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4.可以重復使用,并且在同個備課組中甚至是同一學科中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1.課堂的生成性受限。一般來說一個課件上,教師都會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上到哪里,講到哪里,必然就要把那些文字圖片展示出來。但是課堂不是劇本,不能事先彩排,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很可能跳出教師的預設范圍。
2.多媒體課件的信息量過大,出現“目標不清楚、內涵不了解、方法不掌握”。事先準備好的多媒體資料按一下鼠標就出來了,教師對內容的熟悉,往往就會出現講解速度過快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有的時候是把板書的內容放到屏幕上,導致學生筆記來不及,影響學生課后鞏固復習。
3.內容的直觀導致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下降,同時也形成了對多媒體的依賴。很多時候直觀的材料反倒限制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譬如,在練習中提到一個內蒙古高原上的“碟形洼地”的概念的時候,筆者解釋到:這是單純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一個個直徑幾十米,深僅1米左右的洼地。按理說這樣的解釋已經很明了了,可是看到學生的反應還有些木木的。因為講評練習,所以沒有準備課件。只好再解釋,就類似于餐具中的盤碟,比較淺的并且不大的。
4.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使用過多,會使課堂缺少情感交流。因為教師得注意口頭表達和多媒體課件是否合拍,所以可能更多的時候會把視線放到屏幕上,而不是學生。學生也是盯著屏幕,不是老師。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少了,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從而影響教學效率。
5.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內容多且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看著漂亮,且能吸引學生。很多時候,課堂上熱熱鬧鬧,該討論的問題也討論了,不該討論的也討論,學生覺得自己課堂上是聽懂的,老師說的每句話也明白,但是作業就是不會做。真的是在這節課的學習內容上么?很可能是在課件上的某張圖片或者是某個視頻文件上。學生被花哨的外表給迷惑了。
6.教師的負擔加重。教師不單是備教案、備學生,還要準備課件。做一個課件需要2~3小時的時間,如果要把課件做好,則需要更多的時間。
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可是在后來的應用中,總是忽略了“輔助”這兩字。很多教師用多媒體上課的時候,是整堂課都使用多媒體,自己就守在講臺邊上,動動鼠標動動嘴。板書沒有了,肢體語言沒有了。那么,如何讓多媒體回到“輔助”的位置上呢?
1.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舉個例子,在講解中國氣候冬季氣溫特點的時候僅展示1月氣溫圖就可以了。至于分析時候提的問題:黑龍江漠河的氣溫是多少?海南島的氣溫是多少?兩地溫差多少?這些問題都是非常簡單的,直接口頭上提問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都放到多媒體課件中。這樣顯得課件簡潔大方,學生不會被飛快出現又飛快消失的文字給弄花眼。從圖片到問題,這里要給學生思維的一個緩沖時間。
2.充分發揮多媒體課堂和傳統課堂的優勢。多媒體課堂以豐富的圖片、聲音等見長,那么就要充分利用這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單元中都是以案例教學的方式。那么,教師就可尋找身邊的一些例子或者是大家熟悉的事物來講解。比如說講到濕地的開發與保護,就可以采用某個電影中“西溪濕地”的介紹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傳統課堂上板書總是一節課的重點的展示。所以要讓這兩種課堂有機地結合。就筆者在近一年的多媒體教學的體會來說,傳統課堂的思路,在某些需要的地方插進多媒體課件。這樣的一個思路是不是能達到這兩者結合的平衡點還有待實踐。
3.教學過程中緊扣中心,隨時注意學生的注意力。緊扣核心思想,落實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不能讓多媒體牽著鼻子走。要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落在重難點上,而不是多媒體課件上。學生的思維反應超出了課件的預設,那么,教師就要改變教學策略,及時抓住學生的思維拓展以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