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豐城市石灘中心小學 江西豐城 331105)
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今天,百姓追求更加優質的教育,而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客觀存在。家長對優質教育強烈的需求與農村教育發展水平落后的矛盾短期內難于消除,家長對教育的不滿直接反應在對學校和老師的不理解上。而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容易生事、難以管教的現實讓教師又無計可施。平時和班主任聊天,他們都會發出同樣的感嘆,現在的學生很難教育,罵不得更打不得,教育方式稍有不當,家長便來學校興師問罪。不少班主任都有與家長打交道的“血淚史”。作為一校之長,我非常理解他們的苦衷,但班主任也必須勇于面對復雜的社會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提升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就成為當好班主任的必修課之一。
班主任面對的農村家長因所受教育、年齡、生活環境的差異,導致對子女教育理念的不同。班主任要正確認識各種家長,分析他們內心想法,理解他們的做法。一些班主任害怕與家長打交道,尤其是在班上發生了一些突發事件時,更是想逃避家長。
我校上次發生了家長到學校打學生的事件時,班主任處理時就做到了“善解”家長。首先是第一時間通知挨打學生家長,如實匯報情況,對家長提出的質問和要求充分理解。積極陪同學生到市醫院檢查,使家長在外放心。對打人的家長,理解其是酒后沖動,且認錯態度誠懇,就沒有移交派出所。同時規勸雙方家長積極處理,盡早解決,不讓事件在學生心理上留下陰影。正是班主任對家長的理解,使得家長對班主任工作也很理解、支持,事件妥善處理。
不輕視、不敵視家長,以真誠的態度、寬容的心態、理性的方式對待家長的質疑和監督,是班主任做好工作應秉持的基本態度。
一忌“推卸責任”。學生受到傷害,特別是教師體罰受傷事件后,面對家長的質問,班主任是“推卸責任”還是“勇于承擔”,對事件的處理是截然不同的。不少班主任怕擔責,以不在場、不清楚,與我無關等為由推脫,越是這樣,家長越不理解,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提出苛刻的要求。
二忌“信口開河”。有些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經驗不足,語言簡單直接,容易使家長抓住一兩句話不放。例如學校開學布置一些自愿項目收費,有些班主任就不細心解釋,直接就說:“上級規定的,都要交,不交就不要讀了。”有時幾個親朋好友同來,班主任對同伴的質疑又冠以“多管閑事”。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導致家長與學校對立,嚴重影響學校的聲譽。
家長并不總是與學校為難、讓班主任難堪,如果好好借助家長,班主任就能解決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治班方法也能順利推廣。
在處理那起家長打學生的事件中,班主任就成功地利用了家長。事情發生后,班主任就詳細了解了被打學生的家庭背景,得知其父親是個很沖動的人,在廣東打工,兩年前因該學生打了別人還到學校給家長賠禮道歉,很要面子,如果趕回來,事態難以控制。班主任感到問題棘手,又了解到學生在家很聽其姑姑的話,另有一個叔叔在某小學當校長,就積極與學生的姑姑和叔叔聯系,首先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在調解過程中,又請該家長的好友,我校很有聲望的老教師出面,使事件平穩順利地解決。對打學生的家長,班主任對他也充分利用,讓他到全班同學面前作檢討,既教育其本人又教育全班同學,效果很好,此后班上再無打架事情發生。
班主任要勇于、樂于、善于與家長打交道,“善解”、“善待”、“善用”家長,主動溝通,坦誠相待,就必將在與家長的聯系交往中掌握主動權,讓自己和班級的形象“亮”起來,為班級管理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
創設良好的面談氛圍,有效溝通。面談既可以家訪,也可以在學校或者雙方都比較方便的地方進行。如果班主任有較充裕的時間,覺得有必要進行家訪,就選擇家訪的方式。家訪最好與家長預約,選擇適當的時間,如星期六、星期天等休息日,以便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在學生家里,家長更能自如地與班主任交談。相反,如果約學生家長到學校來見面,既要考慮學生家長的時間,也要考慮見面的場合和氛圍,是否要整理辦公室,找其他老師作陪等,家長來到之后還要如何才能更好地招呼等。選擇適當的時間與家長電話聯系。電話溝通方便、快捷、容易操作,容易被學生家長接受。但班主任一定要選準時間,如沒有特殊情況,避免早上六、七點鐘,中午午休時間打電話。早上六、七點鐘打電話給學生家長,可能引起家長緊張,那么早接到孩子班主任電話,是不是自己子女出了什么事;中午午休時間打電話給學生家長會影響學生家長的休息,也難以取得溝通的良好效果。
報憂先報喜。班主任找學生家長溝通交流,一般來說,學生家長是比較緊張的,是有所顧慮的,生怕自己的子女在學校發生了什么事,或者違反了學校的紀律,或者是學習成績下降等等,心里難免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要穩住學生家長的情緒,就一定要把其子女的優點,哪怕是思想學習上的丁點進步,也要找出來,有條有理地向其匯報,學生家長聽后一定會高興。喜歡聽好話,是人之常情。當學生家長情緒放松后,班主任就可以循序漸進地、有選擇地提及其子女存在的不足。這時,學生家長也樂于接受現實,主動配合班主任做好其子女的思想工作了。
語氣有商量。談話過程不是信息的簡單流動,而是情感和信息的交互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交談雙方既交換信息,又交流情感。要使談話充滿感情,就要求說話者除了要善于傾聽對方的談話內容外,還要注意自己講話的聲調、語速、語氣等,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家長應該如何如何,老是以“你一定要……” “你記住……” “你應該……”這種命令式的語氣要求對方,讓人聽了不舒服。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溝通交談,宜采取有商有量的語氣,如“我贊成您的意見……” “您說的對我很有啟發……”,這樣的話讓學生家長更樂于接受,使學生家長感受到親切、與你的談話很有必要,從而增強學生家長與班主任老師交流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