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琿春市第二實驗小學校 吉林琿春 133300)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人真正成為人,人只有自身發展了,才能服務于他人和社會。不學無術,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無所幫助也不會帶來什么利益。所以,教育必須把促進人的發展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教育實踐必須堅持從兒童出發,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兒童的生命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有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優秀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育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關于人生的科學,是關于讓人如何成為人的科學,教育即人學。
所謂真正的知識,就是在學生走出校門,具體知識忘光,所剩下的那部分東西,剩下的東西是什么,就是科學的方法和最基本的規律,優秀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而科學方法和基本規律屬于道的范疇,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屬于德的范疇,因此知識的真正內涵,或者說知識的最高境界就是道德。道和德是對立統一的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切勿將其分割開來,一個具體的知識一方面呈現的是道即規律,另一方面呈現的是德即真善美。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就是用心靈塑造心靈的事業。要想真正塑造學生的心靈,就必須用愛去喚醒學生的心靈,愛是一種情懷,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愛學生,你愛的累,學生接受的苦不堪言,事倍功半。要學會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愛他們,這樣你愛的輕松,學生接受的快樂,事半功倍。只有真懂才能有真愛,教育不能打著愛的旗號,做一些扼殺孩子天性的事情,要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即喚醒。
不能把素質教育期望于課堂之外,許多學校大搞特搞什么特色,其實教育的真正特色應該體現在課堂上,不能課上扎扎實實搞應試,課外轟轟烈烈搞特色,弄得學生頭昏腦脹,苦不堪言。應該把每一堂課都變成學生生命的體驗,都變成學生生命發展的奠基石,教室就是學生體驗生活的場所,學習即生活。一切能力、素質、品質、人格都主要在課堂上培養和養成,通過構建生命課堂,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快樂,通過改革課堂,撬動教育變革。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學生發現你是在教育他的時候,你的教育是蒼白的。”真正成功的教育應追求一種無痕的境界,在這種境界里,誰也不知道你是老師,你卻成為真正的老師。“無痕德育”看似無痕,實則有痕,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用心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就會感受到一節品德與社會課應該有味無痕、有心無痕、有師無痕、有愛無痕。
教育無痕有如“鹽在湯里”,你看不到鹽,它卻融化在湯里,你能品味到它的存在。小品、啞劇、童話劇等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為一些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可把表演搬到課堂上來,使學生身臨其境,在玩中學,在玩中不知不覺接受教育。如《做誠實的孩子》一課,可安排表演小品《我錯了》。讓學生親歷“主人公”做錯事后,在同學的幫助下,認識到自己應該做誠實的孩子,這一簡單、具體的場景,明白人并論文格式范文生來就“誠實”,也論文格式范文生來就“不誠實”的,從中受到做人應誠實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聽的內容有聽音樂、聽朗讀、聽故事等等。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故事或先進事跡來闡明道理,這種有味的無痕教育是學生易于接受的。現行德育堅持“生成在于活動”的理念,因此,要多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活動,從親歷的活動中引發體驗、孕育感悟,實現優良德性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
要做到教育無痕,關鍵是有心。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任何操之過急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教育是心靈贏得心靈,是用生命喚醒生命,教者有心,學者會意,心靈融通,漸至佳境,而要做到這些,功夫在課外。
無痕教育,這樣的教育處于主導地位的是學生而論文格式范文老師,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推動論文范文者、服務者,他提供支持,提供環境,提供條件,學生感覺不到老師在教他們,然而不知不覺已受到老師的引領和影響,老師的作用已施加到學生身上,無痕的教育就像有一“場 ”,在場效應作用下,學生被感化,老師的目的全部化進了學生的心靈,它顯然是無形的,卻是非常有效的。
泰戈爾說:“鳥兒已經飛過,天空不留痕跡。”小女孩每天放學回家后,脫下的鞋子總是不放好,一只踢東,一只扔西。母親跟她嘮叼了多少次也沒用,仍然只能重復著為她撿鞋放鞋的動作。后來,母親想到辦法,在平時應該放鞋的位置上畫了一對與小女孩的鞋子一樣大小的腳印。那天小女孩放學,進門一看,覺得很好玩,于是就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那對腳印上。第二天,她同樣把鞋子放在了那對腳印上……一段時間過去了,母親把地上的腳印擦去,可女孩還是把鞋那么放…… 很顯然,這就是“無痕教育”。智慧的母親巧妙地將良好的行為習慣傳達給了女兒,并使其成功內化。有了愛,教育原來竟可以這么簡單!無論是經驗的積累、自我認識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品德行為的形成,還是對社會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孩子自己直接地去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去切實地和周圍的自然、社會、人、物發生實際的接觸和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真實的感受和情緒體驗。
只有把學生當成發展“人”,僅是學習的“工具”,才會有老師的真愛,才可能推開學生的心扉,走進學生的心靈,開始生命之間的對話。“老師,我沒考好,給你丟臉了,真的對不起!”“孩子,沒事,你一直在進步,老師看在眼里,很為你自豪。加油干!”這樣的愛散發出來的是一種幸福的馨香。
不求回報的愛是真愛,大愛無痕。教育做到無痕是一種智慧,這要求教者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豐厚的學養會在你舉手投足中、一笑一顰間流露出來,這即是無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