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利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新圩中學)
就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是其中一項基礎性的內容,因而它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而言,一堂語文閱讀教學課是否高效會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況且閱讀是所有學科教學當中都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高效閱讀才能夠準確提取出有效信息。況且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伴隨人們一生的活動,所以閱讀不僅對人的素養和心靈發展有影響,同時還會影響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閱讀教學已經成為教師、學生以及文本之間進行交流和對話的過程,因而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出發點,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在本文當中我便會對相關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借鑒作用。
在教與學的過程當中,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時,教師不僅需要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同時還需要通過巧妙導語的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說,導入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興趣和關注度,同時作為一堂課的起始點,導入部分既需要體現出所要學習閱讀內容的特點,同時還需要符合學生的基本認知和需求。而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還需要通過多媒體和現代化技術的使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為活躍氣氛,教學中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中人人參與,故教師在營造課堂氣氛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學習加以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發現知識,解決問題,與學生展開平等的交流。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父親》這首歌曲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之后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配以相關的圖片和視頻來增強直觀性和感染力,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就有了。在這種方式下的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參與性,進一步提高學生興趣,使學生有躍躍欲試的強烈閱讀欲望,同時還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
閱讀方法對于閱讀過程起著指導和規范性的作用,可以說有效的閱讀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所以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教師首先就需要引導學生抓住閱讀的重點內容,根據作品當中所創設的環境、人物形象以及情節描述來分析文章的主題內容。比如,在學習《俗世奇人》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分析這些奇人奇在何處,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究竟有何與眾不同。當然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讀,所以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就要讓學生有意識地想到與之相對應的意象。首先就需要充分利用工具書掃除閱讀生詞的障礙。其次就是需要讀通順。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敢于放手,在學生學習之后讓他們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夠做到邊做邊想,同時還能夠準確把握文章內涵。而這個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從泛讀到精讀再到研讀的過程,比如,在學習《藤野先生》的時候,學生首先可以通過泛讀來預習文章,發現文章主要可以分為作者離開東京去仙臺的原因、在仙臺學醫的片段以及離開仙臺之后的生活。之后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精讀,之后便可明確其中的重點是在第二大部分,并勾勒出文章線索和思想變化。最后通過研讀來讓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特點,并據此對寫文章進行評論或者是總結。
習慣是在長期生活和學習當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因而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注重對其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在鼓勵學生盡量多進行課外閱讀的基礎上,可以定期舉行一些閱讀比賽活動或者是讀書心得交流會,從學生各自的學習興趣入手,讓他們在廣泛閱讀的過程當中體會到讀書所帶來的樂趣。當然由于初中生還需要學習其他學科,因而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有效安排閱讀數量和時間,每天需要保證半個小時到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同時還需要教會學生“不拿筆墨不讀書”。通過做摘錄或者是通過簡單的勾畫和批注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習慣,并教導學生平時閱讀所做的這些讀書筆記對今后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讀寫結合不僅能夠使學生的閱讀更加具有計劃性,同時還能培養出正確的閱讀習慣。
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其主要的目的便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因而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更需要立足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以“樹人”的角度來進行閱讀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同時還能通過廣泛性和有效的閱讀提升其知識儲備和思維的靈活性。況且在新課程改革當中是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因而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更多處于指導者的地位,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使學生更加樂于閱讀、樂于鉆研。
參考文獻:
[1]馮國顏.淺談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6.
[2]冉微.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教學探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