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金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石灘中學)
一方面,教師任務重。一個班級中至少四十多人,有的教師甚至同時教導多個班級,面對龐大的學生群體,教師很難及時、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容易導致課堂教學與學生不符,影響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學生個體差異顯著。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性決定了“大一統”的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而課前5分鐘小測則能夠有效彌補這兩方面的內容,既能在課前檢驗學生所學的知識,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明確學生之間的層次差別,這樣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做好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
從科學家的研究中可以發現,人類大腦在吸收新鮮事物時,遺忘的速度也非??欤?0分鐘內會忘記所學知識的42%,一個小時內會忘記所學知識的55%,而24小時內會忘記所學知識的66%,所以在學習新知識后需要在24小時內進行復習鞏固,這樣才可以掌握得更加牢固。尤其是數學知識,本身理論性、嚴謹性比較強,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課前5分鐘小測,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置問題,能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和鞏固,收到承上啟下的良好效果。
課堂上的授課時間是短暫而寶貴的,如何讓這有限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教學效率是每一位教師需要重點思考和研究的。數學知識本身嚴謹而枯燥,學生學習的興致普遍不高,學習中很容易出現學習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尤其是剛上課的幾分鐘,學生思緒混亂,課下的熱鬧勁還沒有全部散去,很難快速地融入學習氛圍中,直接影響課堂效率。課前5分鐘小測,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回神”,集中注意力,促進學生學習狀態的及時、有效調整。
“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以后的人生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是一樣,每天的課前5分鐘小測可以檢驗自身知識掌握的情況,長時間的課前小測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檢測習慣,并且會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養成溫習知識的習慣。并且課堂小測都是在5分鐘之內完成的,長時間測驗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提升數學成績。
“萬丈高樓平地起”,雖然說初中是個新學段的開始,但是數學并不是一門新的科目,很多初中知識都是在小學知識的基礎上展開的。有些學生小學數學基礎差,在初中的學習中也會舉步維艱,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不足,甚至會出現厭學的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及時引導,采取實際的措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傳統的測試方法就是通過單元測試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單元測試的時間比較長,學生在這期間可能會積累許多學習上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學習狀態的調整和知識的梳理。而課前5分鐘小測則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方面,學生可以在每節課之前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和檢測,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這樣一來,查漏補缺會更有效率。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這個5分鐘的測試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其學習更有效率。
課前5分鐘小測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自身的學習情況,教師還可以通過測試的結果總結出學生整體的知識學習情況,及時發現自己授課中的問題,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通過合理設計的課前5分鐘測試題,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發現學生學習水平和掌握知識的能力,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設計,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做好準備工作,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幫助,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初中學生活動空間更大,很多學生相應出現的是課余學習時間不足,這對初中的教師來說,對課堂教學效率的要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堅持進行課前5分鐘基礎小測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每次基礎小測的情況做好登記,一個月后總結,作為學科成長記錄,對成績好的和進步大的學生進行表彰獎勵,并頒發獎狀。由于課前基礎小測的內容基本是上一節課或是前面所學的內容,學生為了在基礎小測時能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肯定,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激發起學習的“興奮點”,提高課堂聽課的專注度。
對初中數學教學而言,課前小測是教學方式的一種有效補充,但這并不意味著每一節課都要開展。教師把課前小測常態化至每一節課后,會發現非但沒有促進教學,反而讓學生非常抵觸和反感。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開展課前小測時,一定要把握時機,有的放矢,做到精而不雜,真正發揮課前小測的作用。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課前小測應該針對基礎知識的夯實,比如有理數的加減乘除、解方程、平方根、立方根、幾何圖形的性質等等?;蛘呤欠旁陔A段復習、期末復習時,更能起到舉一反三、鞏固知識的作用。
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課前小測的方式使用比較普遍,但是教學效果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好,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很多老師在準備測試時,耗時太長,設計大量的題目對學生進行測試,并且還會對測試的內容進行講解和拓展,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有些教師在測試完成后課堂時間已經用掉了一大半,講解新知識的時間非常少,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對于小測的內容和時間,教師要做好精準的設計,設置合理且適合學生的測試題目,掌握好時間,時間不宜過長,最好在5分鐘內。課前測試的內容需精練,集中表現課堂上所要教學的重點內容。切忌對測試內容的延伸,導致小練拖沓、繁冗。可以將測試的問題拿到課后進行批閱,明確課堂時間內的主體內容,這樣才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鞏固所學的知識。
在教學中,筆者還發現一個問題,許多老師不知道如何去定位課前小測。這表現在所出的測試題目上,要么太難,很多學生都不會做,要么就太簡單,學生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筆者認為在課前小測的內容設計方面,應該遵循兩個原則,首先,要圍繞數學基礎知識點進行設計,課前小測考查的還是基礎知識點的掌握,目的是督促學生打牢基礎,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其次,要圍繞知識難點、模糊點進行內容設計,比如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等。老師應該認識到,并不是所有基礎知識點都需要測試,重點是圍繞那些學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善于在教學中觀察,在講課的時候,就能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一個大體的感知,針對自己的判斷,針對知識重點、難點,設計課前小測內容,從而保證測試效果。
作為教師,應該在課前小測的形式上進行靈活的設計。以初中數學課前小測為例,在課前小測的方式上,同樣要靈活設計。一方面,教師出試卷進行測試還是必須的,因為這種方式最能直觀、快速地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測試興趣。比如在課前小測的設計主體方面,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充當設計主體,輪流進行出題,然后教師進行把關,從而引導學生的參與興趣。此外,在測試形式方面,也可以跳出試卷模式,比如采取聽題作答模式,老師讀題,學生解答,這樣可以聚焦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采取小組測試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十道題,看哪個小組組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然后進行小組互批,統計出正確率。
教學反饋和評價是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課前測試而言,同樣要及時進行反饋評價,但是在現實教學中,筆者發現一些教師在進行課前小測時,只注重測,不注重評,測試完畢后,就不管不問,導致測試虎頭蛇尾。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學生對測試不重視,認為測試就是走形式、走過場。因此,我認為,即便是課前短短的5分鐘測試,教師也應該給予及時的評價,一方面,通過評價,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了解到自己學習中的問題,了解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端正自己,學習更有針對性和緊迫感;另一方面,通過及時評價,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知識盲點和漏洞,及時進行釋疑解惑,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因此,對于課前小測,教師一定要認真批改,重點講解,甚至可以要求學生針對做錯的題目,建立專門的糾錯本,真正凸顯出測試的效果。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課前5分鐘小測的科學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對于初中的數學課堂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課前小測方法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內容設計,合理使用該種檢測方法,使其發揮出具體的價值,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津津.初中數學課堂如何有效地設計課前檢測[J].中學時代,2013(20):178.
[2]王慧.課堂小測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
[3]張小會.提高初中數學課前預習有效性的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