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芹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城西學校)
語文教學講究真、美、味,讓學生在學習上下五千年中華經典文化的同時,感受到真善美,體會文化之優美,培養審美的能力,學習欣賞美的能力,而多媒體教學無疑在教學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進一步把語文教學中的美味、美意、美感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仔細觀察自己在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總結出一些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語文書為更加鮮明生動地展示語文世界所表述的內容,往往在課本的最前頁配有插圖,在書中也會以黑白畫的方式體現,如《吆喝》一文中,為展示北京吆喝的類型和獨具一格,特別在課文中配了一幅插圖,一個純樸實在的老人拿著勺子,氣吞丹田,一手做聆聽狀,以深厚底蘊的中氣扯開嗓門,大聲吆喝:“餛飩喂——開鍋!”這一形象勾起多少曾經在北京開夜車或是賭家們用過夜宵后念念不忘的青蔥回憶啊,它更是形象生動地展示了老北京那獨特的回憶,可是作為四川西北部的孩子們來說,這種京片子的吆喝聲距離他們似乎有那么一點遙遠,所以,如果我們在上這一課的時候,能夠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風俗,把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一些吆喝聲,如賣冰糖葫蘆、收垃圾、磨剪刀等通過拍攝照片,或是鼓勵學生自己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吆喝聲,通過他們自己的眼睛,通過他們自己的相機拍攝記錄下來,相信這樣的吆喝聲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定是難忘而且非常有意義的快樂的一件事,這樣,把老師和學生平時收集到的吆喝聲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學習,那么這么形象生動、直觀可感的畫面就一定能夠讓學生更直接、更清晰,更易于理解這種吆喝聲。或許有的孩子還可以自己上演一段本地的吆喝聲。
又如《云南的歌會》,在學生的腦海里第一印象基本都是劉三姐的經典記憶,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立體地了解云南的歌會特點,我們可以從網絡上下載部分圖片,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出門旅游已是人們熱愛的一項運動,而作為風景名勝之地,云南差不多成為整個四川人們向往和時常前往感受的地域,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自己的云南之行,并配以大量云南的美照,或是讓去過的同學向大家介紹和展示云南的物美、景美、人更美,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欣賞到的不只是云南美麗的景色、蔚藍的天空、碧藍的洱海、美味的吃食,還有在他們心目中,最可親可敬的老師、最親切友愛的同學的生活美照、怪照、家庭溫馨照,相信這樣的課堂,更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能激起他們愿意走進世界、走遍世界的美好愿景,更是在陶冶情操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能力。
畫面的優美促進學生的興趣,而如果再配以音樂,則教師主導的課堂氛圍更加濃厚,學生興趣再被激發,學生會深深地投入到這樣的氛圍中,或激動、或感觸、或憂傷,他們會隨著教師情節的設定或喜或悲,完全投入到課堂中,感情完全消融在無形中,這樣的課堂豈不是事半功倍?如《吆喝》一課,教師播放北京吆喝聲后,邀請學生將本地獨特的吆喝聲展示出來,因為前面情景的設定和氛圍的營造,相信學生一定都會激動異常、爭先恐后地舉手,想要模仿什邡的吆喝聲,想要在同學們面前展示自己這個表演家和歌手的魅力,那“老面饅頭”“豆花”“收垃圾”的吆喝聲在學生的獨特唱和下一定別具特色,別有韻味,表演的同學樂在其中,聆聽的同學感同身受,深有感觸,共鳴深深,他們的主動、他們的積極、他們的陶醉和樂在其中,都是因為他們先聆聽了教師播放的吆喝聲,親切、熟悉、綿遠。
如果說畫面的美讓人眼前一亮,音樂的美更是讓人深陷其中,沉淪歆享,不愿自拔,那么結構的美則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是直觀形象,重點、難點,一覽無余。學生對一篇文章要掌握得牢靠、實在、記憶深刻,除了上課的專心聽講、認真學習、動腦思考以外,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以豐富生動的語言、直觀可感的畫面,再配以明確扼要的結構圖示,那么學生在領會該篇課文的時候,就要輕松容易得多,至少在腦海里也不會那么迷茫,不會那么空洞,至少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架構在形象、一目了然的結構圖示上,這樣學習起來豈不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比如《云南的歌會》,以圖示的方式把課文的三種歌會: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的表演形式、重點描寫對象、寫作特色一一以表格的方式呈現,這樣的圖示有誰會看不懂呢?還有誰會不理解課文呢?哪怕是學習起來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相信有了這樣的圖示,任誰也會熱愛學習,熱愛云南,熱愛云南的歌會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的學習也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學生對于網絡和電子媒體的運用也更加熟練和自如。新課程改革時期,處于引導地位的教師則更應該把多媒體的教學引入教學當中,特別是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欣賞美、品味美、創造美的一個過程,更應該是立體、形象感受美的學科。做到對美的鑒賞和創造,就不得不依賴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畫面美、音樂美、結構美,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自如,這也許就是教學的實質和真諦,也是學??焖侔l展、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有效措施。讓多媒體教學生動起來吧!
參考文獻:
[1]朱良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朱京曦.多媒體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