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琳勇
(浙江省樂清市大荊鎮(zhèn)第三中學)
微課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不是將課堂時間當作內容新授的時間,而是教師提前將新授的內容以錄制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上傳至網絡,由學生自行下載觀看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更加明顯地突出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和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疑惑的內容,可以實現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和疑點的化解。
初中科學學科很多知識都具有較強的微觀性、抽象性,是不容易被人感知到的,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學生的學習難度和理解難度較大,這都造成了初中生在學習中出現興趣下降、熱情不高的情況,這對初中科學教學效果的提升來說極為不利。運用微課教學,將原本抽象的、微觀的、理論性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更加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冊第三章《人類的家園——地球(地球與宇宙)》第4節(jié)《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教學中,因為這一部分對地殼變動的講解內容太過于漫長,而火山和地震的發(fā)生也大多伴隨著災難,都不具備讓學生真實感受的可能性,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較低。教師可以采用微課進行教學,將地殼的變動、火山的噴發(fā)、地震的發(fā)生以及避震的知識分別以動畫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理解真實的地殼運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提高學生防震、避震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科學學科教學內容中有大量的實驗內容,需要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更是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學習理念的重要途徑。但是因為現實條件的制約,某些實驗不適合學生操作,或者實驗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或者實驗的操作性不強,或者實驗的結果不明顯,或者實驗所需要的時間過長,這都嚴重制約了初中科學學科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開展。同時,因為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不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僅僅采用演示實驗的方法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將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論進行機械背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更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進步與學生求知欲望的發(fā)展。而運用微課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例如,在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第四章《植物與土壤》第3節(jié)《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教學中,為了研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需要培育小麥種子,直到小麥生長出較長的根,然后還要剪掉小麥根的前段根尖,涂上石蠟,再放入土壤浸出液中進行培養(yǎng),并進行觀察和記錄,以便探究出植物根系的吸水部位是根尖的實驗結論。這個實驗過程耗費時間太長,實驗操作難度較大,因此不適合采用大面積進行實際實驗操作的形式進行教學,此時微課教學便可以發(fā)揮其重要的作用了。教師可以提前在班級中挑選較少數量的、具有較強實驗操作能力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試驗,讓學生將小麥每天生根的過程錄制下來,學生每天用錄像機進行時長為2分鐘的錄制,將剪去根尖的過程進行錄制,將小麥放置在土壤浸出液中之后的變化相隔一定時間錄制1分鐘視頻,最后將錄制的視頻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微課視頻。這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是學生親自動手,因此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更高,同時還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實驗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微課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授,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的指導因為時間關系而不到位,到了課下時間,學生又因為忙于多門學科的學習,不具有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梳理的時間,這就造成了學生的疑惑得不到解答,課堂的重點、難點知識學生不能有效掌握,教學效果自然受到極大影響。微課教學則是將教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疑惑點通過短小視頻的形式展現,學生可以利用課下碎片化的時間進行觀看,并且還可以針對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哪個知識點學習不牢固就觀看哪段視頻,針對性極強。例如,在浙教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冊第四章《電路探秘》第6節(jié)《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教學中,教師就將教學重點“利用科學探究方法設計實驗,研究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控制作用”和教學難點“利用科學探究方法設計實驗,從實驗數據和結論中找出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關系”采用微課視頻的形式上傳網絡,由學生自行下載觀看,大大提升了學生時間的利用率,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提升了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在這種現代化發(fā)展的浪潮中,初中科學教師一定要緊緊握住時代的脈搏,緊跟發(fā)展的步伐,將微課教學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進步,實現教育事業(yè)的更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慧衍.初中科學教學技巧初探[J].文理導航(中旬),2014(11):85.
[2]金鴻飛.微課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7(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