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建華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南湖鎮中心初級中學)
興趣不僅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重要途徑,還是調動學生內在潛力的重要保證,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就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就能夠改善這樣的問題。教師在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的時候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著手于學生的客觀發展,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
物理與生活本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教師在傳統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割斷了二者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誤以為物理就是完成大量的練習題、背誦大量的公式,從而影響了學生有效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同時忽略了學生實際運用能力。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就能夠有效地改善這樣的問題。教師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將生活中的有關因素帶入教學當中,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生活與物理之間的聯系。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作為提高教師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氛圍在教學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利用生活中的有關因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氛圍,從而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慣性》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在坐公交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公交司機剎車的時候,我們身體的上半部會向前傾,同學們想一下這是為什么呢?”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生活中的現象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學生積極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是因為身體會本能地向前傾”,還有的學生說:“我認為是因為車突然停下,乘客的身體沒有及時反應過來”。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剛剛說得都很好,下面老師給同學們具體講解一下其中的有關內容,這其實是因為慣性。行駛中的汽車剎車時,由于慣性,乘客身體上部分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而腳部卻隨車停止運動,因此,身體上部分會前傾。”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滲透有關生活因素的方式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突出特點就是一味地讓學生接受知識,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工具,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分子熱運動》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在杯子中放一勺糖,過一會兒整杯水就會變甜,同學們想一下這是為什么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提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有的學生說“我認為是因為白糖在水中散開了”,還有的學生說“我在生活中試過,在熱水中會散得更快”,這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分子熱運動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生活中的物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參考文獻:
[1]石菊仙.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學園,2016(5):110.
[2]鄭麗芬.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6(3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