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明
(江蘇省鎮(zhèn)江市第六中學)
我國當前實行從小學到初中的九年義務教育,使我國人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水平差異,在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都參差不齊。維果茨基曾提出過“每個學生都普遍存在著兩種發(fā)展水平,一種是現(xiàn)有水平,一種是潛在水平”。因此,教育活動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來合理進行。
分層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來進行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使教育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確保教學內(nèi)容能夠被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走班教學就是在不打散原有班級的前提下,在不同文化課的學習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層次到不同的班級進行學習。走班教學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班級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上課時要根據(jù)不同的層次去不同的班級,教師也可以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來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改變。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尊重學生及家長意見,并對學生現(xiàn)狀進行準確分析的前提下,將學生各個科目的知識水平及理解能力劃分為A、B、C三個層次,C層的學生一般為思維能力及學科基礎知識都較為薄弱且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對C層學生實施教學時,要注重其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要充分了解該層次學生的基礎狀況,并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得到一定的提高,該層次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識及技能。B層的學生,一般都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也相對較好,因此,在B層次的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在基礎更加扎實的前提下學會對基礎知識的應用,并要培養(yǎng)他們對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注重思維方面的訓練。A層的學生都具備較好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習的熱愛程度也相對較高,求知欲強烈,因此,對A層次的學生教學時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并要適度地拓展他們理解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提高他們對于問題的處理及分析能力。分層教學對于各層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初中化學《環(huán)境污染的防治》中酸雨的教學,對于C層次的學生,要教導他們?nèi)绾伪鎰e酸雨,了解酸雨是怎么引起的,又要怎么防治;B層次的學生在此基礎上還要知道酸雨的形成過程,要知道酸雨的判斷依據(jù)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并要讓他們親自動手檢驗雨水的酸堿性;A層次的學生在B、C兩層的基礎上,還要了解雨水酸堿性變化的原因,并要嘗試分析酸雨的類型,判斷酸雨中的物質(zhì)。
確定了分層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師的備課階段也需要對應分層,三個層次的教師要進行良好的配合,做好教學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設計也不盡相同,例如,在《溶液的酸堿性》的教學設計中,C層次的教學要以教師的示范及講解為主,使學生了解pH試紙的使用,并要他們自己練習使用,講解溶液酸堿性的區(qū)分等基礎知識時,要反復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知。對于B層學生,教學設計就要以實驗為主,讓學生在實驗中理解溶液酸堿性的檢測,通過對實驗的分析得出結論。A層學生的基礎知識扎實,理解能力也較強,可以進行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及討論的過程中了解溶液的酸堿性,并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教師則進行相應的引導啟發(fā)。
在分層走班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學生還是屬于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文化課的學習過程中進行走班,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學生會各自回到各自的班級。因此,在上課及排課的時間上一定要進行科學的管理。而學生回到各自班級后,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行政班中的化學課分屬三位化學教師,課后的輔導、作業(yè)的批改等都無法進行。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yōu)榱私鉀Q這些問題,通常是由行政班的老師來進行管理,這就要求在教學設計方面,教師要通力合作,了解彼此的教學設計,這對于學生的教學管理及教師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分層走班教學能夠為學生量身打造教育方式,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提升,但在分層走班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防止學生因此而產(chǎn)生自卑的情緒,同時分層的過程中不能依靠成績,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綜合素養(yǎng)等方面進行判斷。
參考文獻:
[1]陸金華.初中化學分層走班教學的實踐[J].考試周刊,2014(75):146-147.
[2]邱瑤.學科分層走班教學調(diào)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5(6):32-35.
[3]王延杰.分層走班教學要對癥下藥[J].科學咨詢,2017(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