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毓霞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河隴初級中學)
時代的進步促進了中學語文教育的發展,相關教育人員加強了對語文教育的關注。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中學語文教師同時關注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對這兩部分內容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是對學生情感和內涵的關注。通過這種關注啟發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性情。
一方面,人文精神是我國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文精神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豐富的內容。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人們很容易產生拜金思想,且容易引發精神空虛等問題,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人文精神也逐漸不被人們重視。怎樣呼喚時代發展下的人文精神成為教育界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中學語文學科是重要的人文性學科,在弘揚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擔著弘揚人文精神的責任。另一方面,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也是知識社會,終身教育、繼續教育成為各個國家公認的教育理念,社會發展需要的是具有個性、自我精神、發散思維、責任感的創新人才,而要想成為這樣的人才需要具備較高層次的人文精神,進行人文精神教育。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應付考試的思想,在無形中壓抑了自己個性的發展。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僅僅圍繞考試進行教學,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圍繞語文教學大綱開展教學,主要是通過反復的閱讀、背誦來達到預期的語文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滿足了中學語文教育要求,但是沒有讓學生看到語文學習的更多可能,使得語文學習出現了標準化的現象,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來發展和提升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質的。學生在語文聽讀訓練中實現了從自然人到文化人的轉變,在寫作訓練中實現了從文化人到社會人的轉變。但是從現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語文閱讀面十分狹窄,知識面有限,且中學語文教學仍在不斷刪減篇目,從而使得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深度把握文章主題。
為了使人文精神更好地體現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打造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體系,樹立人本化的語文教育觀。初中語文教育要著眼于人的身心發展,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過程中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語文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活動形式,充分結合語文學科教學個性化、開放化的特點,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就某一問題展開探討,在探討中深化思想,形成獨特的認識。
傳統私塾啟蒙教育雖然存在弊端,但是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通過私塾啟蒙教育中的反復熟讀能夠讓學生自主把握文章的內涵,了解文章思想,加強自己對文章的印象,感受文章中充滿魅力的文字。反復熟讀會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牢固的知識系統,在受到外在、內在語言刺激的時候,就會根據腦海中的知識系統自主分辨出詞語、句子的正誤以及表達的優劣,形成自己的語感。經過長期的訓練會幫助學生積累更多閱讀經驗,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初中語文教師人文素質的提升在弘揚人文精神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要提升教師人文素質。首先,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的學識基礎,除了掌握本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掌握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法律、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其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學習增強自身魅力,言傳身教,使得學生在自己的影響下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反映人類社會的人、情、事的學科,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深刻領悟到民族精神、民族審美、民族文化等內涵,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為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需要語文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從眾多閱讀文章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學習偉大人物的思想和價值觀,將這種精神內化為個人意志、品德,從而不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徐立新.論中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與弘揚[J].課外語文,2015(16):190.
[2]桑金宏.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J].現代教育,2015(Z2):114.
[3]王雪梅.淺析中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與弘揚[J].赤子(上中旬),2015(14):183.
[4]李瑞瑞.初中語文教師教學中人文關懷意識和行為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