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第一中學 趙志強 李紀明
語文是各個教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灌輸式教學將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能夠自主掌握的知識有限,導致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低下。故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引入課本劇教學模式,課本劇教學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通過教授學生語文基礎內容,培養學生各項綜合能力,使學生高效掌握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課本劇教學模式的最主要特點是能夠充分體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本劇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全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運用課本劇進行語文教學時,首先,應當確定自身與學生的地位,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課本劇的指導者,負責指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課本劇創作;而學生則是課本劇的主人公,通過演繹教材的課本劇內容,可以使學生快速理解文章體現的內容,掌握語文教學知識。其次,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課本劇創作,在進行課本劇編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索,通過將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劃分、改編創作,可以使學生能夠在自我學習中完成課本劇的創新制作。最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排練,通過反復研讀課本劇中的內容,使學生掌握課本劇蘊含的語文知識,促使學生根據課本劇內容主動思考學習,改善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
學習興趣是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重要動力,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課本劇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課本劇中感受語文教學的魅力。課本劇教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教學的內容與方法都較為新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特點,安排合適的任務給學生,可以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夠發揮所長,完成課本劇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選用《雷雨》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生根據《雷雨》的內容,進行課本劇改編,確定演員的人選。在改編好課本劇后,依照劇本內容確定布景、服裝、音樂、照明等工作。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的能力選擇合適的任務發揮所能,推動《雷雨》課本劇的圓滿完成。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之外,還應注重加強學生各項綜合能力,使學生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為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以“聽、說、讀、寫”為主,教師在運用課本劇進行教學時,可以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因為學生進行課本劇創作,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充分理解教材內容表達的思想含義后才能進行課本劇創作。在進行課本劇改編時,要將教材中的矛盾內容進行保留,確保課本劇內容能夠生動有趣,通過演員的簡單演繹,使學生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以《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為例,學生在進行課本劇改編時,要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通過閱讀可以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杜十娘對愛情的期盼以及堅信,在遇到李甲后,為了能與李甲在一起贖身從良;第二部分則是由于李甲的自私懦弱,將杜十娘賣與孫富,致使杜十娘對李甲充滿失望,從而怒沉百寶箱。學生根據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改編,在排練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語言表達課本劇的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教師可以通過運用課本劇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形成審美意識,提升審美能力,在表演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掌握課文表達的深刻內涵,從而體會到課文的魅力。教師通過運用課本劇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的美,進而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審美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