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第一中學 吉林白城 137000)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數學教學中片面的注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而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而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背道而馳。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充分的加以運用方能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在運用中不斷的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
創造性思維即對自身原有的思維進行創新和發展,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及深層次的內涵,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能夠創造出更高的成就。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創造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打破常規,換個角度看待問題,更加科學的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就數學學科來說,在創造性思維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在思考和總結中發現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不難發現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學生,如愛獨立思考、主動鉆研、用創新方法解題的學生一般都具備創新思維能力。以下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其一:數學的特性。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自身不斷的思考、分析,而學生之間又存在個體差異性,認知所達到的水平也就不盡相同。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自身的不斷思考和探索,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學生不斷的思考,形成一定的數學認知。[2]
其二:學生的因素。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成正比,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反之,則不然。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數學知識的記憶能力,數學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圍繞高考進行,甚至采取“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這是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引進創新的、科學的教學理念,在進行基礎知識普及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在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的同時,積極改善教學方式和方法,時刻謹記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付諸實施。
數學課堂的學習相較于人文學科更為沉悶、枯燥,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致不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多加費心。如設置一定的生活情境,把數學的教學活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學習和了解數學奧秘的激情。生活中的數學豐富多彩,教師正好可以加以整合、運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學習“數列”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聯系同學們升國旗時的站隊方法進行講解,分析出不同的站法,從而了解數列知識。這樣學生就能深刻的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動觀察生活的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此外,還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的情境,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相關的視頻演說,圖片、音樂的刺激,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生對于書本上的知識要敢于質疑,敢于論證,在不斷的質疑和論證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得到了鍛煉。俗話還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生對于老師所講的題、所說的話要敢于質疑,敢于再思考,打破“老師至上”的傳統觀念。而這一切都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和鼓勵,在數學教學中切實做到民主、平等。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思考數學問題,學會發散性思維,最終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3]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在新課改背景下,灌輸式的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早已被拋棄,如今倡導的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互動和諧的數學教學方式。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應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實現有效的數學教學。比如探究式教學、開放式教學等模式。當下,小組教學模式被多方倡導,這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論展開的,充分考慮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兼顧學生的整體發展。這樣就充分保證了學生的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氛圍,小組之間的成員可以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4]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教師、學生雙方通力合作,科學的進行數學知識的教授和學習,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必定能夠取得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