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海河幼兒園 山東東營 257091)
在英文中叫“Picture book”,在日文中叫做“繪本”,在我國一般叫“圖畫讀物”或稱“圖畫故事”,也有俗稱“畫書”、“小人書”的。而“圖畫書”這一名稱綜合中西稱謂的優點,已經得到比較廣泛的響應和認同。圖畫書是以圖畫為主體,以圖畫來講述故事的幼兒讀物。圖畫和故事是圖畫書的兩個基本要素,圖畫書中的故事要通過一張張的圖片連接起來,從而組成一個完整的具有藝術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而圖畫書中的圖片又借由故事的內容而獲得更加完整的、連續的、特殊的意義。在兒童圖畫書中,圖片不再是文字的附庸,也不僅僅是插圖,而是圖書的生命。現今,很多的圖畫書甚至一個字也沒有,通過一頁頁連續的圖片形成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不需要文字,圖畫就可以講故事”是兒童圖畫書的一個典型特點。
圖畫書被稱為“上帝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圖畫書中蘊含的豐富的知識給幼兒展現了一個新奇的多彩的世界,幼兒在圖畫書的海洋中愉快的暢游。[1]
圖畫書的閱讀過程就是一個與圖畫書溝通、對話、交流的過程,是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圖畫故事,并從中獲取信息豐富自己體驗的過程。想象是指人腦對原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閱讀的過程就是運用大腦中原有的表象,通過故事中所提供的線索在頭腦中構建新形象的過程。幼兒的想象分為有意想象和無意想象兩種,在學前時期幼兒的想象通常以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逐漸發展。圖畫書的趣味性使幼兒獲得閱讀的極大興趣,而幼兒閱讀圖畫書的過程就是訓練兒童有意想象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循著文本和圖畫所提供的信息“有意識”地再現故事情境的過程,為了保證故事的進行,幼兒的想象必須圍繞故事展開,幼兒想象的有意性逐漸提高。[2]
幼兒期是思維開始發展的時期,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幼兒思維的形象性表現在幼兒依靠實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離開了具體的表象,思維則無法進行。圖畫書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主要通過圖畫來講述故事表達信息,圖畫形象與它所代表的物體之間的關系更為直觀,與現實事物相似。圖畫書中多是對現實生活中形象的反映,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在頭腦中豐富事物的具體形象。圖畫書中描繪的往往是孩子眼中的世界,許多優秀的圖畫書中還存在著奇妙的創意,不論是在圖書的造型上還是內容上,都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給幼兒充分的發散思維的可能。
幼兒言語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幼兒詞匯量的增加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增強上。圖畫書是以圖為主,圖文并茂的文學形式,提倡親子共讀、視聽結合的閱讀形式。圖畫書中包含著巨大的信息量,它以美麗的圖畫為優美的語句提供支持,當幼兒翻閱圖書時,成人以簡單的語言提示幼兒故事的發展。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促使他們掌握大量的詞匯,在理解故事中遇到他們生疏的詞匯,他們還會主動詢問詞語的意思。這種在情境中學習的詞匯,會使幼兒對詞匯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徹,使幼兒很容易把詞匯和圖書中的形象聯系起來,有利于更好的記憶和掌握詞匯。[3]
圖畫書本身的趣味性使幼兒在閱讀時自然而然的產生愉悅的情緒,圖畫書中創造的角色形象都是深受幼兒喜愛的,發生在這些角色形象身上的一些或輕松、或幽默、或憂傷故事都能給幼兒帶來情緒的體驗。幼兒在閱讀圖畫書中的故事時,常常能夠的對故事主人公的情感感同身受。當故事主人公高興地玩耍時,閱讀的幼兒也是笑容滿面;當故事主人公遇到困難發愁時,閱讀的幼兒也會跟著皺緊眉頭;當故事主人公流落街頭,被凍餓而死時,閱讀的幼兒甚至會掉下眼淚。這對于豐富幼兒的情感世界,發展幼兒的社會化情感是非常寶貴的。在圖畫書的故事中,通常還會傳達給幼兒一些社會規范和道德倫理,引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比如,一些講述同伴間故事的圖畫書會告訴幼兒和同伴交往時要平等、友好的對待身邊的同伴,互相幫助;一些講述親情的圖畫書會加深幼兒與父親母親的感情,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