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實驗幼兒園 239300)
圖標是一種介于實物圖像和抽象符號之間的用以指代事物的圖形,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圖標一般是由教師、幼兒或師生群體制定或約定并獲得師生群體共同理解的約定性圖形標志符號,它為幼兒理解、欣賞語言提供了一種物化形象。新《綱要》精神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語言環境。”在語言活動中運用圖標能全面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學習語言不僅通過有聲的圖片的途徑,還可以通過既具體,形象,又可感,簡潔的圖標,將抽象的語言“寫”下來直觀化。引導幼兒在聽、說的基礎上加入視覺的認知功能來“讀”語言,多通道地幫助幼兒理解、感受、記憶和創造,開發幼兒學語言、用語言的潛能。
讀音相近的字,孩子咬不準音,教師反復糾正,也難以達到預想效果。如果利用圖標來教學,就會簡單的多了。如繞口令《貓和包》利用圖標邊把繞口令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孩子們聽,邊講邊出示相應圖標帶幼兒念準幾個音相近的字“貓”、“包”、“寶”、“叼”、“喵”,接著按繞口令的內容、順序排列圖標,練習念繞口令。孩子們理解了繞口令的內容,讀準了音相近的幾個字,所以,繞口令學得快,記得牢,吐音準。
利用圖標形象、可感的特點,能使幼兒掌握正確的語義。如古詩離孩子們的生活很遠,古詩的內容是孩子們不理解的語言,那么,在學古詩時,就有一定的難度,而教師利用圖標教學,將古詩的內容具象化,幼兒就能理解并接受古詩。例:古詩《鋤禾》,光讀古詩,孩子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圖標一出示:圓圓的太陽下一位農民在鋤地,汗水滴落在泥土里。立刻就明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再出示:一個小朋友在吃飯,米粒掉在了地上。孩子們見了就會說:“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不能浪費糧食。”不用教師多說,就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幼兒通過看圖標理解文學作品,再通過語言表達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如:在活動中出現圖標:“?”幼兒首先認為只是個問號,但通過再次觀察和思考,幼兒發現小圖標的真正含義是“幾點了”“到哪了”“看到了什么”而不僅僅是問號。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經歷了觀察——思考——再觀察——再思考的過程,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利用圖標將抽象的語言具象化,使幼兒能正確理解語言的意思。《秋天的雨》是一篇較為抽象的散文,從散文的語言中幼兒很難理解其表達的意境和描述豐收景象,圖標上黃色的銀杏、紅色的楓葉、烤山芋、糖炒栗子等秋天豐收的景象形象而直觀地呈現在幼兒的眼前,無需教師多講解,幼兒就感受到秋天豐收的景象。運用圖標使幼兒直觀地理解了散文內容,從視覺感知秋天豐收的景象,體驗了散文所表達的意境。
幼兒學習語言是一個儲存、以及運用信息的過程。將圖標按文學作品內容排列起來,幼兒雖然不認識文字,卻從圖標呈現的形式中了解了文學作品的內容,有助于他們記憶文學作品內容。例如詩歌《爸爸、媽媽和我》,圖標的出示以及排列有助于幼兒了解詩歌的句式的內部結構、句式的排列規律等屬于隱性因素,形象的圖標可以使這些無形、抽象的因素變得具體、生動,讓幼兒容易理解記憶。
在語言活動中,孩子借助于具體形象的圖標,無須老師反復領讀,幼兒便能朗讀。為了加強幼兒的記憶,教師可取走部分圖標,幼兒便能有目的地記憶所取走的圖標,更有利于幼兒記憶散文的內容,學習記憶的方法。
圖標的出示使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記憶具有順序性,有的故事內容較長,孩子們在記憶故事內容時,會將故事情節混淆、顛倒。但利用圖標進行教學,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具體的印象,有助于孩子們有序的表達。如:小班社會活動《小青蛙找家》,通過圖標的出示,使幼兒對故事的記憶有了順序性,因為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幼兒看到了具體形象的圖標,便記憶了故事發展的順序,小雞先帶小青蛙找家順序,大樹—草地—小房子—池塘邊。從而能有序的看著圖標講述故事內容。
教學中,和孩子一同制作人手一份圖標,供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操作,幼兒邊操作圖標,邊講述文學作品內容,幼兒在操作過程對文學作品有了記憶,并能有序的講述文學作品內容,這為幼兒語言的表達與運用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
語言區投放一些學過的詩歌的小圖標來幫助幼兒鞏固、復習。簡明、概括的小圖標與講述的內容相對應,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幼兒在了解小圖標的用處后,也可學習用簡單的小圖標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師在區角中投放一些紙、油畫棒、記號筆等,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小圖標,根據所畫的圖標創編詩歌,也可以記錄自己仿編的詩歌。利用談話、提問等方式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孩子們開動腦筋,積極想象,并在區角活動中把自己的想象用具體的畫面表現出來。這種方式不但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繪畫能力,有效促進幼兒了表達、分析、概括、綜合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綱要》提出:“教師要注重幼兒學習的方法和過程,而不是以往單純的模仿習得的結果。”當代幼兒與以往同年齡段的幼兒相比已經有新的發展特點,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容易發起主動學習,運用圖標進行詩歌、故事、散文等教學,體現了圖標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使用價值,使可行的圖標激發了幼兒運用語言表現表達的愿望。圖標加速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圖標促使了幼兒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