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中興幼兒園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著名教育家吳申斯基所言:“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因而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并恢復到它那里去”。學齡前兒童在進入幼兒園前,其語言老師是父母及周圍的親人,成人們在與幼兒的交流、溝通中,無論幼兒是否能夠聽懂,都用各種不同方式與其交流。比如:母體中的胎教、出生后親人們的呼喚、語言啟蒙中的引領及成長中發音的糾正,語言教學融入整個領域,無處不在,而且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在嬰幼兒獲得語言表達的快樂和收益的時候,更能夠體現語言對人類發展的促進作用。
幼兒時期語言的培養和發展,是人的一生當中言語發展最快速、糾錯效果最明顯的時期。幼兒園教育是從嬰幼兒的啟蒙教育——言語教育入手,是一項極其艱巨和重要的。幼兒園的老師們,在經過正規普通話測試后任職,他們既是幼兒的老師,又擔當父母的角色,努力引導、培養幼兒的語言,使他們能夠用標準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又了解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好鋪墊。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4歲的男孩磊磊,經歷過2次全身全麻的手術,肢體上留下了很多無法愈合的傷疤,而且也由于在最佳時期缺乏正確的言語引導,導致了孩子一直無法用完整、清晰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幼兒園的孩子們每天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像個“怪物”似的,用手勢和肢體比比劃劃,嗚嗚喊叫,老師們也都是用半蒙半猜的方法來猜測他具體想要做什么。由于自身語言表達不清,小朋友們也都不喜歡和他一起玩,磊磊只有孤單的坐在角落里,看著別人快樂的進行區域活動。曾經有很多次,孩子因為表達不清而著急的嚎啕大哭,老師只能把他擁入在懷,任由他肆意的捶打。孩子是天真的,他總是以陽光般的微笑、樂觀的心態面對人世間的不平等,每到這個時候,老師們都會揪心的在想他也本該有著和別的孩子一樣的童年,所以老師改變了最初只是照顧他不出現安全事故的想法。鼓勵班級的小朋友多和他一起玩,多和他一起說話,老師們也在語言表達方面多與他溝通,讓他看到我們的嘴型,與他進行面對面的進行語言表達訓練,并經常帶領他讀故事、講繪本,在閱讀中,讓他感受到大膽表達的樂趣和自我表述后的快樂。經過一段時期的辛苦付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能夠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他的需求,孩子稚嫩的臉頰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父母親的話語中包含著無限的感激。由此可見,語言能力的表達,對孩子的一生有著重大影響,而這一基礎的培養和引導,必須從幼兒培養,時刻鼓勵、鞭策成長期的孩子們,清楚、大膽、勇敢的用嘴文化---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簡到繁、從難到易,這是一個漫長而快樂的旅程。
中華民族擁有著幾千年來悠久的歷史,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文明禮貌是每個中國公民重要的道德規范,是人與人在社會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言語行為準則。它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涵養和道德底蘊,是一個人心靈純潔、語言優美和行為舉止的綜合反映。而文明語言的表述,是其中最彰顯的方式,一個民族的強大與復興,離不開文明語言的交流與溝通,禮貌語言的培養,要從幼兒抓起,這就要求學前教育要營設和創造文明用語的條件和環境,將文明教育融入到每天的教學內容之中,利用聲情并茂的篇章,如:散文、兒歌、童話故事等,針對幼兒進行言語的引導和開發,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加以廣泛應用,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的同時,融入各類肢體文明禮儀,確定長效的教育培訓機制,讓幼兒生長在一個祥和、溫馨、陽光的環境之中。在語言運用的同時,以禮貌的態度待人接物,這是時代進步的推動力,也是中華的優良道德風尚。
幼兒在2歲左右進入學前教育機構,接受正規、系統的教育引導、智力開發和各項訓練,根據孩子們的不同種情況,教師們分別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例如:他們喜歡得到老師的贊美,就用表揚、獎勵小紅花等方式,鼓勵孩子有文明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對于積極發言的,要兌現承諾給予支持,同時,也以此作為引導,讓更多的小朋友參與其中,對于發育遲緩、語言表達不是很清楚的幼兒,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創造他們語言表達的機會,在發音時,老師可以時時介入,給予標準的語音引導和啟發,幫助孩子克服心里的恐懼和不標準的發音,盡量放大聲音,這樣長久下來,孩子的語言能力一定會大大的提高。
另外一種啟發幼兒發音的方法,就是以兒歌作為鋪墊,營造溫馨的環境,孩子天生喜愛音樂,讓他(她)反復聆聽,并隨時鼓勵幼兒跟隨小聲學唱,熟練后,大聲發音跟唱,逐漸撤銷音樂里的聲音,使學生的聲音和音樂聲相融合,當聽到自己歌聲后,孩子們會對語言的神奇產生極大興趣,而克服膽怯恐懼心里,從而在語言方面取得很大進步。
幼兒的智力開發不僅僅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后期正確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訓練,也尤為重要。在幼兒的教育模式中,有很多創造性強的教育,例如:講故事,以往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凡凡的講,孩子們靜靜的聽,然后,在老師刻板的教學中,偶爾會提出幾個問題,即枯燥無味,又引不起幼兒濃厚的興趣,從某種程度上,抑制的孩子大腦思維的提升,同時,也限制阻礙了孩子們語言、邏輯方面的進步,隨時時代的不斷發展,課程教育改革的滲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驗教材和校本教材的融入,使幼兒的教學方法得到很大改進,在語言教學中,老師們把單一的我講你聽,轉換為多方位、多思維、多角度的教育理念,在發展幼兒語言的同時,激發他們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任意遐想,并運用自己的大腦思維,對故事進行全方位整體的延伸和拓展,不受情節的限制,通過孩子自身生活中的積累、豐富的知識掌握以及不同的遐想,讓故事內容更加生動精彩,同時也讓語言得到更大的發展,邏輯思維更加縝密。
總之,中國語言的發展和詞語的多變包羅萬象,在引導幼兒言語啟蒙的同時,要把對孩子們的實際情況了解清楚,掌握他們每個不同的個體差異,有計劃、有步驟、有安排的進行培養和引導,讓幼小的孩子們多多感受語言表達帶來的益處,多說、多學、多練、多聽,培養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那么,孩子們的語言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