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實驗幼兒園 遼寧盤錦 124000)
如果教室空間較大,一般可分為兩個區域——自然角和科學角;如條件不允許,也可將自然角和科學角的內容合在一起。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個縮影,主要讓幼兒了解自然世界的奧秘,幫助他們建立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因此,內容以植物和動物為主,活動以觀察、體驗為主。科學角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滿足幼兒旺盛的求知欲,為他們提供一個探索的天地。[1]
自然角應設置在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可以利用活動室的一角或廊沿、窗臺。可主要設置以下一些內容:
1.植物。在自然角種植植物,是自然科學角的主要活動內容,自然角放置的植物以適宜盆栽的品種為主,不宜過分高大,宜選擇顏色鮮艷、生命力強、具有較強觀賞價值的常見植物;應該是無毒、無刺、不會對幼兒產生不良影響的品種。[2]
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觀花植物:如金盞菊、串串紅、菊花、水仙等;
觀葉植物:如吊蘭、綠蘿、文竹、萬年青、含羞草等。
觀果植物:如金橘、五色椒、石榴等。
食用植物:生菜、香菜、水蘿卜、花生等。
2.動物。自然角養殖動物與幼兒園飼養角的動物不同,主要是作為幼兒進行觀察的對象,通過活動培養幼兒觀察的習慣,并使之學會簡單的技能。因此,自然角的動物應選擇個體小、管理方便,而且便于幼兒觀察的種類,比較適合自然角飼養的動物有:金魚、小蝌蚪、小烏龜、河蚌、蚯蚓、蝸牛等小動物,也可觀察青菜蟲到菜粉蝶的變態過程,如有條件還可讓幼兒觀察雞蛋孵出小雞的過程。
科學角是幼兒操作、實驗、探索的場所。首先,科學角必須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如常用的磁鐵、平面鏡、放大鏡、三棱鏡、電線、電珠、電池等,保證幼兒能夠自由地、獨立地選擇各種材料進行操作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體驗機會。科學角也可以為幼兒準備一些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如手工工具、廢舊物品等小型、簡單的東西,結合教育活動,讓幼兒進行科技小制作。制作的內容可以由教師根據教學要求統一安排,也可以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制作。
科學角的活動有時也可以和自然角的活動聯系起來,進行一些科技小實驗。例如,自然角進行“種子發芽”實驗,在科學角可將種子分成幾組開展小實驗,讓幼兒觀察環境條件對種子發芽的影響。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發現問題后,隨時可在科學角自己進行小實驗,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科學角的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并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從幼兒的認知水平上看,幼兒認識事物具有直觀形象特點,認識事物多信賴于感知覺,而幼兒周圍的物質世界中物體的形、色、聲、味等為幼兒感知覺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材料要體現所學概念的屬性特征,能把幼兒所學的概念轉化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使幼兒對概念屬性獲得的較為豐富感性經驗。
其次,材料有時屬于集體教學的繼續、補充,教師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的教育目標,并配合集中教育活動的進度擬訂益智區的具體教育目標,安排活動內容,適時增加操作材料。
在活動中,教師要保證幼兒在豐富的材料中去探索、去發現,因為在活動中提供數量充足的各種材料。在提供材料中要考慮到幼兒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動材料允易度上體現出層次性。在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基礎上,考慮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使不同層次的幼兒能夠選擇到適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進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3]
幼兒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兒自發地對材料產生興趣,能使幼兒探索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材料應不斷引發幼兒思考“為什么”“怎么樣”,不斷促進幼兒從多個角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這也為促進幼兒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活動,進而為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發和初步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利用把多樣化的材料分類放在開放性的較矮的木柜的格子里,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類擺放,并用文字或圖來表示物品擺放的位置,這樣,既幫助幼兒輕松順利地聯放材料,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也便于教師管理。
另外,幼兒園工作始終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教師準備的材料在材質上應體現安全性原則,以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在幼兒操作前,我們要檢查玩具材料,詳細的給幼兒講述操作的規則,提醒幼兒注意操作安全等。
科學的本質在于探索真理,科學的核心是探究精神,對于3-6歲幼兒來說,面對這個如此奇妙、充滿變化的世界,他們有太多的疑惑,太多的奇思妙想,他們想要問、想要看、想要聽、想要觸摸、想要動手操作,以便弄清這個世界的奧妙。科學家也正是因為具備了幼兒一樣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才會不斷挑戰未知領域,對世界作出很多貢獻。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保護和支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每一個幼兒都成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