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勝利小學 132500)
我們知道,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一個人對生活的觀察、認識和思考的反映與表達,要寫好作文,必須要有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與思考;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作家,而是為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能力的。我們還知道,我們習作教學的目的如果還是用來應付考試而忽略本質,那么學生的作文一定是形似而神非,或者說是不會寫,怕寫。我們更知道,把學生培養成能夠通過寫作來思考問題,來表達個人見解的具有理性思維能力的人,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們要改革習作教學。
也就是說一節課的開場白,不管長短,無論靜動,都要有趣,有鼓動性,不要讓學生上課之初就感到又要“做”文了。實際上,現在的學生對于作文,是厭寫而非怕寫。那種我們想象中的凄凄慘慘咬筆頭的場面已經退出時代舞臺了,而今的學生,家里的作文輔導書可謂一個“多”,“度娘”用得那叫一個“好”,作文指導課上不好,結果可能就會把“學生”變成“抄級男女生”。所以一節課的開場白要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引到寫上,如六年級習作《我是大自然的一員》:如果課前我們布置學生進行觀察大自然,先明確觀察要求:觀察時能用心,能投入感情,把自己觀察的過程變成親近自然的過程,變成欣賞和陶醉的過程等等。帶著這么多負擔去“親近”自然,還沒上課呢,學生就煩了。不如把課分為兩部分,準備兩個開場白:第一部分,課前帶學生去學校前面的小樹林散步,開場白很簡單:今天,陽光明媚,出去散散步是個不錯的選擇!……一路走著,談著,讓學生背幾段寫景文、幾首田園詩,作者那優美的語言、詩樣的情懷,在這特定的自由的情境中,將會更有感染力。這樣當學生進入小樹林,不用教,學生也會投入感情的去觀察、去欣賞、去感悟體驗了。再適當引導學生就情就景聯想、想象,運用修辭手法說幾句話,潛移默化的引引路。第二部分,回到課堂:剛才大自然熱切的擁抱了我們,你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做了什么,看到了、聯想到了什么?寫下來吧,要求只有一個,能讓人看明白就行,就是作文了。學生不是帶著種種枷鎖去作文,已是有觀察體驗有話可寫有情可抒,還會怕寫,還會抄寫嗎?
范文用到好處,學生既能摩其神,又能降低壓力;用不恰當,學生只能仿其形,造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應用范文,千萬不能上成閱讀課,既要讓范文來為學生在寫法上引路,又要讓學生感到寫出這樣的文章并不難,學生敢于進門了,有意愿自己去嘗試寫了,就會積極主動參與習作指導的其他環節了,寫出合格的作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四年級習作《用書信解決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一個小男孩寫給媽媽的一封信作為范文,步步引導學生將發生的故事填寫進幾個圓圈,再串成一串,使學生很快明白這種故事串就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這就降低了作文難度,學生易于掌握。
另外,我認為定期定向性的讓學生讀同一類的文章,或提供一定主題的寫作資料或材料,要求學生寫摘錄筆記或讀后感,并鼓勵學生在近期的習作中選用,可以解決學生在寫作時詞匯缺乏,語句平淡的通病,并學到讀物中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技巧。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磚瓦”,修建高樓時,也就不缺乏基本建筑材料了。
選材立意,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寫好文,能否獨立作文的關鍵。例如:“寫一個最感興趣的人”,學生首先想到的是家長、同學等,這樣選材范圍小。所以在備課時預設啟發性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過很多人,雖然沒有深入接觸,但也許通過他的一些行為,舉動就會給你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你回憶一下。這樣學生一定會想到生活中的某個小插曲。選材新,立意更要新,立意新才能寫出個性化的文章,否則寫媽媽,一定都是深夜冒著瓢潑大雨背著發高燒的自己跑步上醫院;公車上自己不給老人讓座,一個殘疾人卻能主動讓座使自己慚愧不已等等。因此,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審視這個人,提煉出可寫之處。立好意了,怎么講呢?我們可以趣味化講課環節——游戲入境。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主人公就是你的同學,看誰能猜出老師講的是誰?如果你的答案是對的,你要用老師講故事的方式再講一個關于他的故事,看誰是我們班最善于觀察的學生。簡約化寫法——一結寫法,老師和兩名同學介紹一個同學的,這種方法就是故事串的寫法,幾個故事一整理,一篇習作完成了。出示例文——學生作文或下水文,簡單化寫作——再結寫法,例文的小作者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誰是你最感興趣的人呢,他為什么讓你感興趣呢,把關于他的小故事一個一個串起來吧,快樂成文——激發習作欲望,一氣呵成。
體驗是什么?是一種飽含感受、情感、理解、聯想、領悟等諸多心理成分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寫作中的體驗更需要以“學生自己的需要”,以“完整的自我”的理解去感受,去構建,去表達。我們鼓勵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結合不同類型的作文采用了多種方法:先游戲講故事激發表達興趣,后作文;先聊天游戲激活材料后作文;先表演再作文;先調查,實驗再作文等。我們相信有興趣才有作文動力,有體驗就會言之有物,真實感人。
首先我們要明確下水文與范文有著不同的作用。語文教師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的“下水”文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也是對學生作文指導的重要手段,因為課堂是靈動的、生成的,教師在寫下水文時容易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提前預設問題并很好的解決,而且在下水文讀給學生聽時,可以結合“下水”的體會,談談自己在“下水”過程中獲得的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可以從老師的“下水文”中受到啟發,從而努力把文章寫好。下水文展現給學生的方式可而已是在學生寫之前,寫之中,也可以是寫作之后。在寫作之前或寫作之中讀給學生,下水文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在寫作之后呈現給學生,則是對學生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分析和總概。
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們的學生自然會愛上作文,寫好作文;老師也會在作文教學中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習作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