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阿城區朝鮮族中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300)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而教人以漁,則將終身受用無窮”。傳授知識,只供一時之用,教人獲得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則學生終身受用。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從多方面指導學生,給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知識的方法,使學生能獨立掌握新知識,逐步培養創造能力。
新課程標準是要讓學生明確地理課的學科特點,對于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適應地理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地理技能技巧和地理創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一要明確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因為地理環境是由許多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地理要素所構成的綜合體。如:某一河流,從水源補給類型來講,可能是以雨水補給為主,但是在不同河段、不同季節,還會伴有其他類型的補給。一個地區氣候的形成、工業或農業的布局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二要明確地理學科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區的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都反映出各自地區的地域性特征,并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這些地域性特征往往又在空間分布上被反映出來。三要明確地理學科具有圖像性。豐富的地理圖表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是地理學科最明顯的特征。借助于地圖,可以把遠不可涉、遙不可視的宏觀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四要明確地理學科具有實踐性。地理學科的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廣至全球,狹至校園;其學習場所可將課堂、天地和社會緊密結合,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豐富多采的實踐活動;夜觀星空繞北極,晝夜四季更不迭;刮風下雨測天氣,斗轉星移辨氣候;爬山涉水去考察,工廠農村搞調查……在這些實踐過程中,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指導學生讀課文。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自瀆過程中需要強化記憶的內容和目標要求。讓學生知道這堂課要“學什么”和“怎樣學”,怎樣理解題目,怎樣讀懂課文,怎樣掌握重點等。其次要指導學生按照左圖右書、圖文對照、圖文結合的原則,將書上的文字內容落實在地圖上;按照地理課的特點,增強空間概念的訓練,養成隨時運用地圖的能力與習慣。還要教育學生做到一般描述內容快速讀,重點內容反復讀,疑難內容仔細讀,前后聯系對比讀;讀書時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及相互配合;一邊讀書、讀圖,一邊圈點繪圖,一邊分析思考,一邊設題自檢。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比較和歸納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知識,對課文中的小標題和細小知識點及重難點內容通過師生答問復習檢測、編順口溜、意義聯想等形式,強化記憶,達到熟記的程度
2.指導學生讀圖。地理課本和地圖冊及練習冊中含有內容豐富、類型多樣的地理圖表,熟練掌握各種地理圖表的讀圖方法、思路和步驟,能培養讀圖、用圖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主要讀圖方法有:特征觀察法,就是在未知圖示地區或事物時根據其輪廓、形態上的特征去進行觀察判斷的方法;重點觀察法,抓住關鍵內容進行重點判讀地理圖表的方法。如:在北半球一月、七月等溫線圖上,關鍵的一條等溫線是0℃等溫線和20℃等溫線;相關觀察法,以某些地理圖表中相互聯系或存在著嚴密的數理關系的內容為觀察突破口的方法;聯想觀察法,把有明顯相似性的某些地理圖表有機的聯系起來進行判讀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各種等值線圖。如:由等高線圖就可以聯想到等壓線圖、等深線圖等,圖中等值線的分布非常相似,判讀結果也很相近;綜合觀察法,把局部與整體相結合或從點(城市、港口、礦產地)、線(山脈、河流、鐵路等)、面(國家、省區、島嶼等)之間的相關位置來進行判讀的方法。
在掌握上述讀圖方法的同時,還要牢固掌握所學過的基本知識、特征、原理等,因為每一幅地理圖表,都有著它與所學地理知識相聯系的內容。如:根據“氣溫、降水各月分配圖”判斷氣候類型,如果沒有掌握各種氣候類型的特征,尤其是定量特征,即使從圖上讀出了氣溫和降水數據,但沒有判斷的依據,這些數據毫無意義。因此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是讀圖的基礎。
教師要通過教材,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指導學生在對地理原理、規律理解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最能體現地理學科特點的方法記憶地理知識。
一是結構記憶法。就是把所學地理知識形成結構體系,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二是圖形示意記憶法。就是將課文中的文字描述內容轉變為形象的圖形來加強記憶。如在學習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形或在學習美國“三大地形”時,就可以把它繪成一幅示意圖來進行形象記憶,比單純的文字記憶要深刻的多。三是圖形特征記憶法。就是抓住地理圖形的最顯著特征來強化記憶。對國家、省區、島嶼湖泊等圖形,可突出它們的輪廓特征來記憶。比如意大利酷似一只長筒靴、密歇根湖象個長茄子等。四是寓意記憶法。就是在真正理解那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的含義的基礎上去記憶的方法。如對于“引黃淤灌示意圖”的記憶,只要真正理解了這一工程是由“引黃”、“淤”、“灌”三部分組成的,就容易記住,并且能準確地繪出。五是聯想記憶法。充分挖掘地理知識間表現出的因果關系、近似關系、從屬關系等的內在因素,以科學性為依據,以已知的某一地理知識為基礎,以已知地理知識系統為主線,展開由此及彼的聯想,使之構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強化記憶。例如:由亞馬孫河就可以聯想到與之相應的廣闊的亞馬孫平原,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茂密的熱帶雨林、雨林中的攀緣動物、肥力較差、呈現酸性的磚紅壤……由此,又可以聯系到緯度位置相似的剛果河。六是類比記憶法。將一些相近而又不相同的地理知識加以比較,抓住本質上的差異性,找出它們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以免記憶混淆。區域地理部分內容更適合用比較方法加強記憶。如黃河中下游與長江中下游特征的比較,英國法國經濟特點的比較等。
綜合性是地理環境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及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是地理學科的顯著特征之一。如,亞馬孫河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這不僅僅是受緯度位置決定的,還與大氣環流、地形、洋流等因素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