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第四中學 河北滄州 061300)
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和教育學家施瓦布提出來的。他曾是泰勒的學生并參與過結構主義課程改革運用,他指出傳統課程忽略學生自主學習,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學生個性化及創造力培養等弊端。施瓦布認為課堂教學應立足于生活實踐,強調學生主動探究的作用。他在1958年發布了《作為探究的科學教學》這一報告,系統性地提出了探究教學的科學性,以及探究性教學的實施方法。他倡導教學不是向學生直接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要通過課程設計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探究[1]。
中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針對某數學問題,運用已掌握的探究學習方法主動拓展知識,提高能力的實踐活動。數學探究性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牢牢掌握數學知識點,理順知識點的邏輯關系,對數學有全面理解,并樹立正確的數學精神和學習態度,逐步完善學生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中學數學課堂進行探究性學習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數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創新是科技發展、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如果沒有創新意識,那么人們的生活就會止步不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重要性日益凸顯。從目前來看,側重于基礎知識訓練和解決常規問題的數學課程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了,培養創新性人才成為現在數學學科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有耐心和毅力,并且讓自己大腦的思維活躍起來。可以說成功的數學探究性學習過程是培養學生鉆研精神、創新意識的過程,并對學生人生發展產生持續的影響[2]。
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和教師在課堂中傳授的知識都是有限的,而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自行可獲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有效的探究性學習是學生結合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自行做課外延伸和拓展,其研究方法可以是通過查閱課外書、網絡資源擴充知識量,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與同學們共同探討問題。數學探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讓學生的內心感到滿足,獲得自我認可。
傳統課堂學習比較封閉,教師的教學思想被固化,尤其是中學數學的課堂,老師和學生更看重如何提高成績,在應試教育中脫穎而出,而完全忽略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有效應用[3]。探究性學生將打破這種封閉性僵局,讓課堂變得更開放,讓師生的思維跳出每天做練習題怪圈。學生研究的問題大多來自現實生活,這就不自覺地讓學生把目光投向與現實生活,開放性課堂讓教師和學生都能獲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煥發活力。
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設計者和實施者卻是老師,想要提高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就必須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轉變教學觀念。首先,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師德,為人師表,尊重愛護學生,成為學生信任并喜愛的教師,教師還要認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愿意創新教學方法。其次,中學數學教師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功底,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有能力指導學生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成為與時俱進、知識淵博的教師。最后,教師要用自身的探究精神感染學生,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各方面都會有影響,想要加強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就必須具備更頑強的探究精神。
常規的探究性學習是教師先提出問題,再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解決問題,這種模式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更有效的提出問題的方法——創設問題發現情境法,是指教師圍繞教學內容創設數學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然后再針對學生發現的問題開展進一步的探究[4]。課堂實踐證明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興趣。問題發現情境滿足中學生好奇心強、好勝心強的心理特征,容易激起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并有助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完善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形成一種民主、自由的課堂氣氛,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問,解決問題需要扎實的數學知識和運用技能,而提出問題則需要學生有全面的思考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合作學習是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圍繞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明確分工,合力達成學習目標,將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結合起來更助于提高數學思維水平。調查發現合作式探究性學習要比學生獨立探究學習更容易取得好的成果,通過合作式探究可以形成學生之間的知識互補,使每個學生都能超越現有數學能力。教師要向學生強調合作的作用性,督促學生學會集體通力解決數學難題,鼓勵每個組員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還要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創協平等、積極、和諧的小組交流氣氛,合作探究學習之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反思,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將我國的課程改革發展帶到一個全新的領域,教師和學生都因此受益匪淺,但新事物的誕生也往往伴隨著新問題的產生,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時所需要面對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作為中學數學教師要加強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深刻掌握其內涵,切忌使探究性學習成為一種流于形式的裝飾品。探究性學習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僅要會設置問題,還要有能力引導學生探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