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湖南邵陽 422000)
全球化是指由于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國際分工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階段,人類經濟活動開始大規模地突破國家、民族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展現以經濟為主導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諸方面全方位的溝通、聯系和相互影響,以及合作與沖突并存的客觀進程與趨勢[1]。其作為一種客觀發展規律和趨勢,當代大學生必須正確加以認識和對待,只有這樣,大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后,才能更好的實現自我發展,并對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一個更清楚的了解,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國家公民。
全球化思潮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大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更加開放。睜眼看世界,以更加寬容的心態接受新事物,這是全球化思潮影響下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態的真實寫照。
思想的開放使大學生能夠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以寬容的心態接受新事物,以更加平等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存在及發展。這種開放性體現在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方方面面,是當代大學生的特征之一。同時,這種開放性還賦予了大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即看待、研究問題從全球的角度出發,大學生更加關注涉及到全人類的發展問題,例如毒品、環境保護、恐怖主義等,并且積極參與到全球化的行動中去。現代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創造了條件,大學生即使身在校園,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了解世界每一個角落發生的事件,隨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與他人交流、討論。
大學生在現代技術的幫助下,更容易的獲取文化知識,西方文化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快速傳入中國,并迅速為大學生接受。西方文化通過各種文化產品和媒介手段進入校園,大學生在消費西方文化產品、使用現代技術設備時,潛移默化接受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同化。最明顯的就是美國好萊塢的大片。美國大片在其驚心動魄的情節背后暗藏著美式文化,其代表著美國人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大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受到了美式文化的影響,從而其思考和行為方式逐漸轉變。
在西方文化影響力增強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卻遭到大學生群體的冷落。尤其是西方節日受到學生追捧,而大學生對于中國傳統節日知之甚少,甚至無人問津。
大學生同時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影響,其行為方式和思維方法在兩種文化的交叉影響表現出了混亂的特點,尤其表現在價值觀的混亂上。傳統的中華文化強調重義輕利、強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商業主義的基礎上,強調利益為先,這恰恰與中國傳統道德相背。兩種文化迥然不同,大學生在并存的兩種文化中逐漸迷失,價值觀陷于混亂,其日常行為也深受其不良影響。
首先,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對全球化的認識和理解,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只有科學、客觀的認識全球化,大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工作學習中才能采取正確的態度和行為。
全球化于20世紀80年代產生于美國,首先表現在經濟全球化方面,在當今社會,它主要表現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及個人在經濟、科技、資訊、生產、貿易、政治、思想、文化、生態等方面相互協作、彼此依存而形成的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進程。全球化是整個社會所有方面的全球化,它既有優點,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大學生在對待全球化時,要善于趨利避害,既要防止全盤接受,也要避免全盤否定,以辯證的觀點看待全球化中出現的事物和問題,同時最大化的利用其優勢發展自身。
其次,高校必須要定時舉辦相關活動來幫助學生培養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這些意識都是在全球化思潮中各國公民所必須擁有的。
大局意識意味著大學生必須有全局觀念,尤其是在當下各個國家都在國際舞臺上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實力的全面角逐,大學生群體作為未來國家公民的主體,必須學會著眼于國家大局,善于觀察國家大勢。責任意識指出大學生不能忘記自身對于國家發展的責任,時刻牢記新時代下祖國的發展強盛需要每一個公民貢獻力量。當前各國都在你追我趕,發展經濟,以增強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這表明當前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并不安全。因此大學生應時刻樹立危機意識,增強對國家發展緊迫性的認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必須加強時事和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大學生在關注時事和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堅定其理想與信念,這對于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襲意義重大。時事教育和傳統文化的教育都可以增強大學生國家自信、文化自信,這是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