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陽春中學 161500)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而現在,中國正逐步成為崛起中的農業大國。據統計,截至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008萬人,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8億1347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8.52%,比2016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鄉村常住人口5億7661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41.48%。全國人戶分離人口2.91億人,其中流動人口2.44億人。農村人口占將近全國一半的比例。而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于城鎮來說,是相對較落后的。經濟的落后,必然會對教育產生影響。從教育有助于人的身心發展角度來說,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在某種意義上直接關乎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所以,中國要想提高國民素質,就必須要重視農村教育問題,堅持科教興國。
習總書記2013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曾明確指出:“治貧先治愚”。要想提高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問題,首先要解決這個地方的教育問題。農村地區的教育的質量對提高整個農村人口的素質,推動全民素質的整體提升以及我國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們要重視農村教育發展的問題。
農村的經濟發展是相對較落后的。所以,在教育上的投入就能加的少。教育資金無法得到保障,這使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尤其是偏遠的貧困地區,資金的短缺就會是教育的發展變得更加的步履維艱。近幾年,農村的義務教育中,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住宿學校的教室和宿舍問題、教學設備短缺的問題都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比如有的學校教室和辦公室可以說得上是“冬冷夏涼”,孩子們和老師都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和辦公。但是現在,在政府的幫助下,一座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也應用到了課堂中,學生在課堂中變得更加活躍,也變現出了對知識的渴望。
國務院已經頒布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但是,農村教師隊伍仍然存在結構上的不合理,尤其是在年齡方面。大多數的農村學校都是以老教師為主,年輕教師的數量是很少的。事實上,每年都會有一批年輕教師分派到各個農村學校,但是由于農村條件的惡劣,以及城鄉之間的差異,每當有城市里的學校招聘時,年輕教師幾乎都是想去參加考試,希望自己能到城市里去工作,或者是報考其他的公務員崗位。這就導致了農村學校的教師結構變得不合理。再有,年輕教師剛從大學畢業,在繁華的城市生活了許久,已經適應了充滿娛樂、高科技的現代化生活,但他們帶著善良和熱情,本著奉獻的精神到偏遠農村教書,然而對農村的生活條件的不適應,工資待遇和城鎮相比又沒有明顯的差距,也導致年輕教師的工作熱情逐漸的減退。不再努力鉆研教材,對待工作不積極,就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重男輕女”的現象在已經不是很嚴重了。但是現在農村的學齡兒童正在逐年減少。從而學校很難配置合理的教學團隊,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也無法順利地開展。與此同時,城鄉的差距在不斷地拉大,一些家里條件不錯的農村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到城里學校去讀書。造成了農村學校生源不斷地減少,這也使得農村教育質量下降、教育資源的浪費。其實,并不是把孩子送到城里讀書就是好的,要選擇適合孩子發展的學校。留守兒童問題在當前的農村也是十分的嚴重的。大多數農村孩子的父母選擇外出打工,因為他們覺得在農村掙不到什么錢,要到外面去打拼,為了孩子的學習去賺錢。其實,孩子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錢。錢買不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導致孩子只能和爺爺奶奶留在農村。爺爺奶奶對孩子是溺愛的,他們往往不敢管孩子,怕孩子不開心。而且,他們的教育水平也有限,不知道孩子學習怎么樣,也不能對孩子做出輔導。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方面,他們的身心成長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部分留守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無人或少有監管,產生了厭學甚至輟學的情況。
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是任重道遠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農村的教育問題對深化農村教育改革,加快農村教育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和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要采取科學的手段來解決問題。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