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新民市羅家房學校 遼寧沈陽 110000)
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其最終目的就是要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使他能夠創造幸福人生。而這個幸福人生之“基”包括好習慣的培養和形成。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對于一個孩子習慣的養成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每天我要求我的學生必須養成早讀的習慣,每天放學前,我會安排預習作業,每周有計劃地閱讀書籍。例如名著,故事,還有學生們喜歡的童話等。學生進入教室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晨讀,然后我會利用晨讀的幾分鐘時間,讓小組出一名代表談讀書的心得體會,書中的哪個部分最精彩,哪個部分最吸引你,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與大家一起分享,經過長時間晨讀習慣的訓練,孩子們讀書的習慣養成了。不僅增長了知識,豐富了閱歷,提高了閱讀水平,而且從書中還受到美的熏陶。
我國自古有“禮儀之邦”美譽,我國人民熱情好客,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等優良傳統為世界各國所稱道。在現代社會中,文明禮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表現,更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必須具備的素養和能力。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使學生的素質得以更全面的發展。在學校環境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將對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和形成產生重大的影響,為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如何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和成材的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懂禮節,以及讓他們學會一些經常碰到又極其有用的禮儀規范,學習如何為人處世。禮儀教育幫助孩子們為長大后的生活做必要的準備,使之具有現代人的素質,這不僅是一種生存的必須,更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可以說,教孩子禮儀就是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是學生文明成長的根本保證。教育首先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培養,首先是要讓孩子明理,即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要那樣做。我們培養的不是所謂的“聽話的孩子”,而是習慣于講理的孩子。因為“聽話”或“不聽話”、“好”還是“不好”,取決于“聽的話”是不是合理的、正當的要求。這個“理”是否講到位、是否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這取決于教育者的智慧和人格修養。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一個文明的舉止直接影響一個人辦事的效率。文明習慣應該從小抓起。在工作中,要求我的學生首先要語言文明,不說臟話。每天見到老師要問好,見到同學要問早。課間要養成文明禮讓的習慣,右側通行。記得又一次我班的同學被鄰班同學不小心踩了一腳,兩個人發生了爭執,我知道后立刻對其進行了思想教育。來到辦公室我沒有開門見山的批評兩個學生,而是循循善誘的教導他們,給他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禮讓是一種美德,要學會謙讓別人,兩個同學在我的教育下,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互相說聲對不起,化干戈為玉帛。一句話,一句文明的語言如此的有力量,他能感化一顆冰冷的心,讓這個集體變得溫暖而舒適。可以是一種動力,讓這個集體變得和諧。兩個同學從此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知錯就改是一種真誠的態度。一般大度的人不會計較別人犯下的小錯,計較的是對方犯錯后認錯的態度。在我們還是孩童時,也經常聽到一句教誨“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孩童都懂的道理,我們豈能忘記,真誠是化解矛盾的好藥方,你真誠了,對方定會被你感動,從而饋贈給你真誠和溫暖,這樣,小錯就不是什么大問題了,這樣雙贏的做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知錯就改是君子風尚。負荊請罪的故事我們都聽過,若不是廉頗能夠知錯就改,怎能獲得原諒,從而被記載于《史記》之中,成為千古佳話,要做一個坦蕩的人,我們要有一顆敢于認錯的心,這是一種勇敢,勇敢了,你便是君子,若是只想逃避,何談君子風尚?
知錯就改是合作共贏的基礎,俗話說“不打不相識”,那些“不打不相識”的人同樣也是在互相認錯后相識的。1967年歐共體成立也是有這一類事情。德國總統對法國下跪請求原諒才使法德恩怨得到了了結,才會有今天歐盟的輝煌。
一個人如果每年根除一種惡習,那么他用不了多久就成為十全十美的人。——坎普滕的托馬斯。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能這樣的反省自己,就會使自己變得更出色。我利用班隊會時間讓同學自己先寫出自己的不足,剛開始,同學們是和不情愿的,畢竟是自己的缺點,礙于面子不好意思說,時間久了成為一種習慣以后,大家都踴躍發言。每次批評與自我批評談論會,都很成功。由原來的不情愿變得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的開展,不僅自己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而且還幫助別人改正缺點。使自己變得更完美,更有自信。
舉手發言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愿意接受模棱兩可的東西,自己即使不會也不愿意舉手向老師和同學請教,覺得那是一種很沒有臉面的事。我發現這一情況后,立即采取了分組合作學習模式,讓每個同學都有事做,都有發言的機會,都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中去,實踐證明,舉手發言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見,好習慣是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認為我們應該養成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見到老師主動問好、積極向上、熱愛班集體、樂于助人、團結一心、主動學習、愛看書??等這些好習慣。好習慣讓我們受益一生,壞習慣會毀掉一個人。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好習慣,把壞習慣改掉。好習慣是一點一滴積累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努力培養更多好的習慣,讓好的習慣伴我們成長。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普勞圖斯)讓習慣過成為自然。就會變得更完美。孩子好習慣的養成,不僅有助于成就他們精彩的人生,也會惠及到我們每一個人,作為教師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我們何樂而不為? 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的成敗起著決定作用,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幫助孩子從小埋下各種“好習慣”的種子,長大后讓“好習慣”的果實為他們的明天帶來芳香,帶來甘甜!讓“好習慣”伴我們和孩子共同快樂成長,經營出我們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