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學院 山東濰坊 26106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明確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1]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們理解“中華民族復興”觀,基本以課本章節為序,結合課本知識提煉相關內容,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向學生講解課本上沒有提及的知識點。[2]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歷史的車輪步入近代,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粉碎了清王朝統治階級“天朝上國”美夢,把中國推入了萬丈深淵。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遇了“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3]
隨著中華民族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的加深,中華民族復興的觀念逐步形成發展。鴉片戰爭后,中國的民族意識可以說是初步覺醒。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因為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慘敗對我們中國人的刺激實在是太大了,敗的是如此之悲慘,條約簽訂的是如此苛刻。誠如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開篇所言:“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痹谥腥A民族面臨生存危機之時,在“天朝上國”美夢破滅的廢墟之上,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日漸提上日程。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第一個響亮地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孫中山在興中會成立宣言明確指出:設立本會的目的專為“振興中華”,該口號成了中華民族復興觀念的先聲。孫中山先生希望“發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與諸民族并驅于世界”?!督▏铰浴肥菍O中山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文中表達了他啟發與喚醒民眾,開創未來社會建設的新局面,構成一幅完整的國家建設的藍圖。“夫如是,乃能萬眾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優秀之民族,應世界之潮流,而建設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樂之國家,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者也。”孫中山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面對國家滿目瘡痍,曾有美好的夢想在未來中國能夠實現“民族之統一”、“領土之統一”、“軍政之統一”、“內治之統一”、“財政之統一”。然而,在黑暗的舊中國被無情粉碎。
近代著名的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所著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最早使用了 “中華民族”的概念。戊戌變法失敗后,1900年梁啟超發表了《少年中國說》一文,文中以“少年中國”號召恢復中華民族活力,展望“少年中國”重振雄風。
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緊接著又搶奪德國在山東的侵華權益,使中華民族危機繼續加深。需要強調的是,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先生堅定認為實現民族復興不能靠東方文化,也不能靠西方文化,而要靠“社會主義文明”,可以說李大釗在探尋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指出了光明的道路。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世界性的歷史事件。當時,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使陷于彷徨和苦悶之中的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李大釗先生說,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所開始,“這個新紀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我們在這黑暗的中國,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線,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個小小的明星,照見新人生的道路。”。李大釗先生已成為中國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使“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生死存亡之際,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空前覺醒。1934年潘光旦在《東方雜志》發表《民族復興的一個先決問題》中寫道:和個人或家族一樣,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也離不開“生物的遺傳、地理的環境、歷史的文化”這三個因素,只有這三個影響民族形成和發展的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中華民族復興的可能性才會變為現實性。1935年張君勱出版的《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涉及到 “中華民族復興之精神的基礎”等觀點。這時期他們對“民族復興”的理解是中國要從目前的衰落、落后狀態中擺脫出來,恢復世界強國的地位,恢復文明古國的輝煌。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人,一直關注中華民族復興問題。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談到了民族復興。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稱建立新中國將“使中華民族來一個大翻身,由半殖民地變為真正的獨立國”、“一百年以來的帝國主義壓迫,將在我們的奮斗中徹底地推翻掉”。1949年9月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曾經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構想的中國建設宏偉藍圖,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長期艱苦奮斗下,孫中山先生當年描繪的這個藍圖早已基本實現,甚至中國人民創造出許多成就遠遠超出了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設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是在充分講解歷史史實的基礎上梳理“中華民族復興”觀念的脈絡,學生們更容易理解掌握。還要注意拓展知識點比如介紹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梁啟超先生,社會學家潘光旦先生,哲學家張君勱先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