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工程職業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00)
法律基礎課主要講授法律的一般知識和基本理念,是理論法學和部門法學基礎知識的綜合課程。法律基礎課又是一門思想品德教育課,它的任務在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而全面的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方法的教育,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不僅做到知法、守法,而且能夠努力維護法律的尊嚴,成為遵紀守法的模范公民。[1]
長時間以來,我國法學教育模式一直沿用法學教育的傳統教育方式,局限于注重概念、理論、法律原則和原理的傳授,很少考慮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也很少考慮當前社會的真正需要。如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轉移和學術研究,卻嚴重忽視職業思維訓練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不符合法學教育宗旨。最近幾年,社會和法律市級部門對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和能力頗多微詞,而大學生對法律課程中習得的知識內容產生懷疑。因此我國法學教育開始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并將其運用于實際法學教育中。例如:案例教學方法、模擬法庭教學方法、討論教學法及法律實習方法等。這樣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推動法學教育改革,其在形式上雖然沒有較大變化,但在實質內容和授課方式上取得了較大突破。[2]
根據近幾年在課堂上聽課及在教研室集體探討的成果來看,目前法學教育教學模式單一,制約著法律專業教學的進步,難以實現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標。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1.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缺乏創新意識。在法學教育的必修課程中,絕大多數老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讓學生失去主體性,片面強調知識的傳遞,嚴重抑制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及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3]
2.教學目標形式化、空洞化。教學大綱中盡管存在明確章節的教學目標,但其重點在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而沒有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極大束縛能力培養的教學進步。
3.教學模式程序不規范。因為缺乏教學理論的正確指導,即便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也會出現操作程序不規范的情況,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目前考試體系僵化且評教方式單一,致使教學效果無法得到及時反饋,從而制約人才培養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雙向機制的形成。
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構建主體是案例分析,所以在處理師生關系時,一定要嚴格遵守案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基本原則,著重克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探討和思索為主,老師指導為輔,保證教學活動有效進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正確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與分析得出最佳問題解決方法。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并結合案例教學模式,模擬法庭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不必給學生過多提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深入自主思考,并注重課堂內容的開放性,注重理論分析方法的傳授和講解,運用不同分析方法證明和證偽不同的分析結果。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也是授課教師主要的表達工具。授課效果與授課教師的授課語言密切相關。自己也是從學生過來的,深知那些語言精到、妙語連珠的教師更容易受到學生歡迎。講者字字珠璣,聽者如沐春風的理想境界,即使不能達到,作為教師,也都心向往之。上法律課有一套自己的法言法語,借用大量的法言法語來講授知識。可問題在于,過分的依賴法言法語可能會讓他們不知所云,并使課堂氛圍壓抑沉悶。所以,在無害授課準確性的前提下,我比較多地運用了通俗語言,或者說是用通俗語言對法言法語進行了翻譯。我發現這種語言風格比較容易喚起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從而更加有效的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跟隨老師積極思考。比如說我指著黑板上的“保人”中的“保”字,說可讀成“呆人”,寓意保證責任中保證人的責任過重,只有神經不正常的“呆子”才會去當。很多同學在大笑之后,對人的擔保和物的擔保的比較認識有了深刻的印象。
結合上述內容可以得出,要實行有效的實踐性教學就要在高職校園內建設一支既能掌握嚴密理論知識又能夠對其加以靈活運用且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如果沒有這樣的師資力量,那么進行實踐性教學猶如紙上談兵。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高職學院普遍缺乏這樣的師資團隊。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高職院校應該打破成見。改革不合理的考評機制,支持并鼓勵法學教師從事適當的司法實踐活動以提高自身實踐能力。(2)學校還應該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積極引入法律事務專家臨校指導,研究最新法學成果。[4]
要有效提高法學教學質量,實施實踐性教學,就要從分析我國當前法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入手,認真分析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加以解決。在探討法學教學模式的同時,注重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做到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摒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斷健全師資隊伍,從而更好地強化實踐性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