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環節不僅承擔著實驗教學任務,還承擔著以提高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為主體的技能實訓教學,是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1]。企業是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用者,要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不僅需要工作過程和教學過程有機統一,還需要工作現場和實踐課程有機結合,因此,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2]。
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以崗位能力為依據,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具備電子電路圖的繪制、PCB(印制電路板)的設計與制作,電子產品組裝、調試與維修,SMT(電子表面組裝)工藝制程的制定與實施,SMT生產線運行管理、生產質量控制等實踐操作技能,與這些技能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應占主要地位。本文通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丘鈦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為例,對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和研究,以解決專業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比例少、實驗實訓設備匱乏、實踐指導教師經驗欠缺等問題。
通過歷屆畢業生就業信息反饋及親臨企業現場進行調研,筆者對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做出如下崗位能力分析。
1.電路繪圖與PCB設計制作能力。能熟練應用軟件(如AD10、Protel等)進行電路原理圖繪制和PCB圖布線設計,熟悉電子元器件基本性能和使用環境,能獨立進行電路系統的設計與制作。
2.電子產品組裝、調試與維修能力。能看懂電子電路圖,并根據圖形裝配產品,能對電子元器件進行手工拆焊,能熟練使用電子儀器設備進行整機的檢測與調試,對有問題的部件進行維修。
3.SMT工藝制程的制定與實施能力。掌握SMT組裝工藝和生產制程,熟悉SMT生產線設備,并掌握各設備的程序編制方法,能根據PCB樣圖編制生產程序和作業指導書。
4.SMT生產線運行管理能力。熟練掌握SMT生產線的操作方法,能獨立運行與管理整條生產線,對生產線出現的故障問題能及時做出正確反饋并消除故障,掌握生產線的維護方法。
5.生產質量控制能力。要求掌握靜電防護措施,熟悉靜電防護材料及設施,掌握生產質量控制方法,能進行安全生產管理。
以上5種崗位能力,貫穿于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學習始末,并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實際工作過程和學生的實踐教學過程相結合,有利于學生職業發展。
尋找合適的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不僅可以引進企業先進的設備,解決實驗實訓設備匱乏的問題,還可以開設以崗位能力為主導的校企合作“訂單班”,通過“學校教師到企業學習-企業講師給‘訂單班’授課”的雙向融合,解決實踐指導教師經驗欠缺等問題。此外,企業講師參與授課,可以帶來企業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使學生從學校到企業零對接。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丘鈦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基礎上,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主要從實驗項目、實踐教學方法、實踐考核方式三方面著手,通過任務驅動,開展項目式教學。
1.實驗項目改革。對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的實驗項目進行了改革,將零散的實驗項目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即電路系統設計、制作、組裝),該任務由學校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共同制定,任務設計過程中引入行業標準,電路系統符合市場使用需求。學生開始入學便給出任務,要求學生獨立設計系統、獨立繪圖、獨立裝配、獨立操作設備、獨立檢測與調試等,共分為元件識別與應用、電子電路圖繪制、印制電路板設計與制作、整機系統調試、SMT設備操作、SMT生產制程實施、作業指導書制定等子項目。子項目貫穿學生專業學習全過程,涵蓋該專業大部分職業崗位能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子項目開設的相關課程有電子元器件與封裝技術、電子電路繪圖與制版(AD10)、單片機應用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表面組裝技術、SMT設備原理與應用、SMT工藝與制程、電子產品結構與工藝、電子產品檢驗與質量管理、校企融合實訓課程等。
2.實踐教學方法改革。在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將生產情境、生產案例和工作任務相關子項目等引入,并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使學生根據生產情境自主研究、自主操作、自主發現和解決問題。實踐教學必然需要專業設備的支持。通過近幾年的校企合作,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陸續增設了“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達(上海)制造城”SMT實訓中心、“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丘鈦科技有限公司”校企融合實訓基地、丘鈦科技有限公司校外實訓基地等,保證了實踐教學的開展。此外,開設以崗位能力為主導的校企合作“訂單班”,主要涉及樣品技術員、工藝技術員、材料技術員、設備技術員、測試技術員等崗位?!坝唵伟唷庇稍谛=處熦撠熯M行企業文化、專業基礎等課程的教學,由企業講師進行企業生產管理、專業實踐等內容的教學,不僅實現校企人才共育,也便于學生在實際生產環境下通過企業講師教學,強化實踐技能,達到從學校到企業的零對接。
3.實踐考核方式改革。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大部分實踐教學考核采用項目式過程考核的方式,考核內容由職業修養、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課題總結匯報構成,并根據每門實踐課程的難易程度合理分配各項占分比。以該專業的“SMT工藝與制程”課程為例,該課程以實踐操作為主,其總評成績為:職業素養10%,實踐操作70%,總結匯報20%,其中實踐操作成績包括:生產線、JOB與Mark點的創建5%,SOJ、阻容元件與BGA的創建5%,元件創建考核10%,設備程序編輯5%,整板程序編制10%,導入CAD坐標10%,板編輯考核20%,BOM表制作5%。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產品貼裝工藝制程的制定、設備程序編程與實施的能力,且每個項目均指向同一個工作任務,工作內容采用企業實際生產的材料和設備進行操作,做到校企不脫節。通過實踐教學中對各項目進行過程考核,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操作技能達到何等水平,也利于教師實時了解全部學生的實踐技能掌握情況,對學習后進學生及時做出指導和跟進。
綜上所述,電子制造技術與設備專業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丘鈦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基礎上,以工程實際任務驅動教學,理實結合,突出崗位技能。通過開設以崗位能力為主導的校企合作“訂單班”,對課程實驗項目、實踐教學方法、實踐考核方式三方面進行改革,將零散的實驗項目整合,以結合生產實際的工作任務引入教學中。教學實施過程中以學生自主操作為主,“研究、操作、發現、解決”問題均由學生獨立完成;開設的校企合作“訂單班”,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學校老師人才共育,實踐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一致,使學生提前接觸企業生產實際和管理理念。實踐考核方式以項目式過程考核為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