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縣檀溪鎮中心小學 虞 婧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處于啟蒙階段,缺乏對語文課文內容的認知能力,教師應對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加以重視:一方面提高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促進學生語言分析和表達能力。語感是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能力,促進學生語感的培養和提高,為學生之后語文知識的積累打下夯實的基礎。
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僅僅依靠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課文閱讀,從具體的語文閱讀訓練中,促進自身語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課文內容為中心,結合考慮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向學生推薦題材相仿、內容難度相差不大的課外書籍,拓展學生語文閱讀的范圍,逐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比如,在小學語文課文《烏鴉喝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伊索寓言》和《格林童話》的課外內容,引導學生以閱讀故事的形式,對課外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掌握故事的主要情節和發展過程,進而提高自身語文閱讀的范圍,促進自身語感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教師在語文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相關事例,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字詞“掌握”詞義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運用專業術語進行闡述,學生很難進行理解,所以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開車的事件,引導學生想象開車的過程,當遇到轉彎的情況,需要掌握方向盤來調整汽車的行駛方向,進而提高學生對語文字詞的理解程度,同時向學生闡述現實生活中的相關事件,拓展學生語文閱讀的范圍,促進學生語感的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主要有朗讀和背誦兩種途徑,來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促進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和提高。所以,教師向學生講解朗讀和背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具有情感的進行朗讀,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聲音,整體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個對語文課文內容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將自身融入到語文課文意境中,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小學語文課文《咕咚來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主要的情節,逐漸把握課文中每個角色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然后,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發展的階段進行分段,同時將學生進行合理性的分組,引導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相關角色,根據對角色特點的分析,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朗讀過程中,促進自身語文語感的培養。例如,在小兔子角色朗讀下述語句中,“快跑,咕咚來了,快跑啊”,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對小兔子的情感進行把握,進而在朗讀的過程中呈現出急切和惶恐的語氣,突顯出小兔子角色的形象和特點。引導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進行有感情的閱讀,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課堂中,跟隨課文內容中情節的變化而激起自身情感和心理的變化,促進學生語感的培養和發展。
學生語感的培養并不只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其中學生咬文嚼字的能力是閱讀能力的體現,增加對語文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整體性提高學生語感能力。語文字詞用于不同的環境會具有不同的含義,學生能夠清晰的分別出每個字詞的含義是語感能力的體現。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語文字詞的含義從不同的語境中進行分析,詳細掌握語文字詞的各種詞義,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準確把握字詞的含義,提高學生語感培養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將相似的字詞放在不同的語境中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將字詞的含義進行對比,逐漸加深學生對語文字詞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感的培養。當字詞哄笑和喝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哄笑放在以下語境中,“黑熊踩木球,臺下觀眾哄笑”,將喝彩放在以下語境中,“山羊在鋼絲上穩定的行走,臺下觀眾高聲喝彩”。引導學生將上述兩種語境進行對比,進而區分語文字詞的含義,對學生語文字詞理解能力進行訓練,培養學生語感的敏銳性,提高學生對語文字詞運用的準確性,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促進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根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向學生推薦合理的語文課外閱讀書籍,不斷拓展學生語文閱讀的范圍,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閱讀訓練,同時向學生傳授相應的閱讀方法,對優美的句子進行背誦和積累,促進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