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中心小學 蔡 雯
“核心素養”受到教育界許多專家和一線教師的關注和討論。英語是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廣的官方語言,培養英語的核心素養顯得尤為重要。英語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英語教學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獲得相關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技能、情感、觀念和品質等。因此在整個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強調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獲得,還應該注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情感的體驗,觀念的轉變及品質提升,幫助學生從情感上真正的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為了培養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英語教師結合講授、組織和引導開展教學活動,形成了基本固定的教學流程即“四步七環”教學模式。受這種“模式”的理念、思路的引導,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用此教學模式。如果要圍繞英語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師生共同發展。那么在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探討和注意。
課前熱身目的是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明確學習內容、目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復習內容,為學習新知作好鋪墊工作,采用新奇巧妙的活動引入新課。
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著力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在教學過程注意實效,避免過多地搞形式化的東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確保教學的生動,更為重要的是把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與聽、說、讀、寫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英語學習的目的。英語老師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切實做到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英語,學好英語。
知識鏈接包含自主學習、聽音模仿和趣味操練。學生自讀學習內容,整體感知。教師可以根據課時內容自行設計和調整此環節的操練內容,而且操練的形式、時間長短都要結合學生實際,體現情景的交際運用。
可是要想真正做到這些,教師必須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交給學生。在很多老師看來這是在浪費時間。部分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操練。譯林版牛津英語五年級內容和四年級的跨度非常的大,一下子出現了很多語法知識。尤其是第三單元出現的have和has,do和does的用法,知識點教完,學生還是操練有誤,于是教師又花大量的時間把知識點再講一遍,可效果甚微。如果教師做適量的引導,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自主整體感知課文,他們會思考為什么有時用has或does,有時用的有是have或do,再通過聽音模仿和小組內操練,尤其是小組操練,每個學生都會得到訓練,并且他們的錯誤會被發現,糾正。他們對于知識點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和立體。
《新標準》提出的讓每一個學生走進課堂有了實現的可能,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小組合作學習雖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班上課的缺點,但是很多情況下還是只有少數學優生參與了進來,大多數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還是旁觀者。即使老師讓他們呈現,效果也不如人意,為了節約時間,久而久之課堂反饋就成了學優生的專利。班級的兩極分化加劇,優生更優,差生更差。
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處理好優生與差生的關系,每人要各司其職。教師應建立多層次的任務結構,把握好難易度,增加任務的彈性,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能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筆者在布置學生為參加party準備衣服時,不作要求。學生在party上介紹自己的服裝時,自由發揮,顏色、形狀、大小等隨便說。學生都很激動,迫切的展示自己,學生經過努力完成任務獲得成就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教師在學生結束展示之后,針對所學內容進行重點檢測,設計任務型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完成,根據完成效果對學習成效做出評價,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聚焦語言知識。但常常會出現一些偏差,如:活動組織不當,缺少示范或反饋;活動設計形式與學生語言能力不相;拓展活動語言層次偏低,不利于學生發展。
教師應該結合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深入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把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與本節課的主題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活動。在活動中應該注意指導和示范的作用,關注活動進程,及時進行調控和活動指導。在活動反饋階段需要對學生的合作情況、匯報情況、傾聽情況等做出綜合評價,讓學生在綜合運用拓展階段有收獲,有提高。
“四步七環”是廣大英語教師在長期的英語課堂教學中總結出來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思路。但是,為了注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情感的體驗,觀念的轉變及品質提升,幫助學生從情感上真正的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英語教師應該在這種理念和思路的引導和啟發下去不斷探索和研究,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英語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效率,同時促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