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姜乃強 宋欣園

學子風采張學軍 攝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為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歷時4年時間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近日印發,將于今年秋季開始執行。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強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出學業質量標準,首次凝練提出各學科核心素養。
“教育部于2013年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在繼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課程體系充滿活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國際視野的中國高中課程體系。”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在教育部日前舉行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如是說。
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結合各學科性質與學生年齡特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之中,明確提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要求學生理解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重要性,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轉化的意義,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創新能力。
與2003年頒布實施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相比,新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優化了課程結構、強化了課程有效實施的制度建設。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方案更強調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準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修訂后的方案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與2003年頒布實施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相比,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文本結構、內容及其實施要求等方面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文本結構上,主要新增了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兩個部分,內容更全面,結構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標準從整體上有較大提升。在課程標準內容方面,努力凸顯思想性、時代性和整體性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修訂中各學科首次凝練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該學科課程后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并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同時,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學業質量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狀況的綜合衡量,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建立了新的質量觀,改變了過去單純看知識、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體系,引導教學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把立德樹人任務落到實處。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表示,為了與新高考對接,新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教考關系方面,把學習內容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統一高考相關要求以及學生興趣特長發展需要相適應。在考試命題方面,各學科細化了評價目標,加強了對學科素養的測評指導。在課程實施方面,充分吸收了高考綜合改革先行試點省份的經驗,加強了對學校學生發展指導制度、選課走班教學制度、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等方面的指導,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教學管理要求、條件保障措施等。
鄭富芝局長介紹,新課標進一步強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各學科結合自身特點,豐富充實相關內容,特別是語文課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貫穿語文課程各部分,并設置學習專題,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從先秦到清末各個歷史時期的優秀古詩文,并背誦72篇(首)經典作品,誦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閱讀闡發革命精神的優秀論文與雜文,以及關于革命傳統的新聞、通訊、演講、述評等,增強文化自信,植入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