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榮
(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
核心素養是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的核心內容,歷史核心素養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歷史價值觀等。特別是歷史價值觀,在歷史核心素養中是最重要的,帶有一定終極性的特點。本文以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為例,就歷史價值觀的重要性以及培養途徑展開論述。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通常以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成績為目的進行教學,而學生往往也以提升自己學習成績為目的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具有較強的功利性。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這種情況下,雖然學生看似掌握了豐富的歷史知識,但是大多數學生只能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將歷史價值觀滲透到課程教學中,會讓學生成為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主角,能夠設身處地去感受和體驗,這樣就可以有效拓寬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深度,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長河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經過時間的洗禮和歲月的沉淀,具有越來越高的價值。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是每一個炎黃子孫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歷史價值觀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形成關注國家命運的情懷以及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弘揚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信念,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當成自己一種必須要履行的義務和應盡的責任。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全能型人才,更是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還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發展。在高中課程教學中滲透歷史價值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學生的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都得到有效的訓練,綜合素質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見,對學生歷史核心價值觀進行培養,可以幫助高中生塑造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材是教學活動中將教師和學生有效聯系起來的重要紐帶,也是教師用來教學、學生用來學習的主要參考依據。教材上的知識點都是教育專家從諸多知識點中層層篩選出來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材中的教學資源生動而又寶貴,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有效的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求善價值觀教育。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不能用“是否對發展生產力有利”這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問題,而要摒除傳統的唯生產力至上的錯誤思想,把“人”的因素淡化,導致善的價值趨向受到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教材知識點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知道和了解我國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和罪惡史,更是中華民族頑強抵抗、永不言棄的斗爭史。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能夠從廣度和深度對歷史現象進行研究,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洗禮,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真、善、美的實質。
在進行歷史課程教學時,教師要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將現代與古代有效聯系起來,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教學。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點和現實有著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結合教材上的知識點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這種在充分結合古今歷史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縱橫交叉的立體分析,可以從中看出一些教材中沒有聯系但是實際上可以聯系的深層次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拓展學生思路,中外結合,聯系古今,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寬,將看似離我們很遠的知識點和當下的生活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親切感,在實際學習中愿意去主動研究歷史,在這個基礎上提升學生歷史價值觀和綜合素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歷史價值觀的“底線”是求真,一旦缺失了“求真”這個元素,歷史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本質特征。特別是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各種虛假信息泛濫,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擾,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形成“求真”的價值觀。對于很多歷史知識點,由于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會形成不同的觀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現實感和歷史感有效結合起來,通過查閱資料,掌握事實,形成分析問題的素質??偠灾?,在開放和堅守之間,教師要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幫助學生養成勇于創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優秀品質和正確認識自然、認識社會的思維方式。
歷史價值觀是歷史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教師要清楚認識其重要性,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加以重視、積極運用,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優秀品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章新茹.適應歷史課程改革新要求,不斷增強歷史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09(1):124.
[2]翟莉莉.初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之歷史價值觀培養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4.
[3]趙春梅.試析歷史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