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建,張永紅
(1.甘肅省定西市第一中學;2.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東方紅中學)
錢學森說過,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的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的錯誤做臺階,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確結果的高座。
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以素質教育為主,九年級是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初中化學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的化學實驗能力,能夠注重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高中階段化學是高層次的理論教育,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解決一些問題,對化學學習的要求變高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初高中的銜接,而有一部分學生卻認為困難重重,慢慢地對化學的興趣減弱了呢?本文從知識的銜接、學習方法的銜接、學習心理的銜接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化學必修1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過濾,結晶,引出萃取和蒸餾等物質的分離方法,在除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溶解性表和除雜的原則,確立了需要除去的離子和除雜順序,萃取中提到新的物質四氯化碳、汽油等的溶解性和顏色。這些對剛入高中的學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必修1第二節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原子結構和關于物質的量的計算中,提出了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和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這些名詞和知識點都是以前從未聽說過的,更是高中的難點,物質的量也是研究化學的工具。初三學生剛升入高一,在思想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面對大量的信息,會很難接受。當學習到第二章物質分類和離子反應的時候,內容其實已經很簡單了,但由于學生以前積壓的知識太多,心理壓力大,第三節四種基本反應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物質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引出膠體、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正常難度的化學知識,此時更加青睞前面幾節知識學習好的同學。
教師引導學生對比初高中學習的知識,比如氧化還原反應,初中只從得、失氧觀點簡單地介紹有關氧化還原反應,高一則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觀點即從本質上來介紹氧化還原反應及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初中要求“知其然”,高中還要知其“所以然”。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學習化學的方法主要是記憶、簡單模仿和重現,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更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所以,以前的那種方法有點機械和死板。剛升入高一時,為了更好地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我們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也是決定能否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
由于以上各種原因,這段時間內,學生心理接受能力我們形象地描述為漸進期→高原期→突變期。
在初中時由于內容相對簡單,所以學生只要努力,化學就能學好;在高中以抽象思維的知識為主,許多學生沒有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心理落差大,女生顯得尤為嚴重,完全學懂比較吃力。剛入學,學生面對的是新的學校、老師和同學,在完全新的環境中,老師要主動及時關注需要幫助的學生。
當許多學生經過努力跳過物質的分離提純這個難點時,遇到物質的量等新的知識點時,心理不能很好地自我調節,此時需要教師單獨輔導這類學生。
在努力跳過前面的那些難關時,我們盡量指導學生自己完成同類的練習,提高學習化學興趣,指導學生互相講題、互相提高,只要我們教師適當地給予鼓勵,此時的學生完全有能力完成。
建立教師錯題本。高中學生一般要求有自己的錯題本,剛上學,學生對錯題本的書寫和應用方面不太成熟,老師卻非常熟悉學生在哪些知識點上有困難,也能預知學生的錯誤。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教師的能力,建立教師錯題本,把學生的錯誤及其原因分類記錄,就能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度過初高中銜接期的困難。錯題最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及時地暴露最近教與學的問題,那么我們為何不對錯題深入分析,變錯題為寶呢?教師的化學錯題本在找題時很方便,每階段都會更新,僅適合我們自己的學生。高中化學教師錯題本書寫項目有時間、內容、錯題題號、錯因、方法總結、回顧與反思等。在初高中銜接時期,教師更能把握知識點和試題的難易程度,有充足的時間整理錯題本,有效補充剛入高中的學生對錯題本書寫不熟練的情況。有教師錯題本的配合,學生錯題本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總之,師生共建錯題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適用于各種認知水平的學生,錯題本的應用,需要師生共同努力,長期努力,才能發揮出它的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