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珠
(江蘇省沭陽縣華沖中學)
在新課程理念的帶動下,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要掌握課本的知識,還要對自身的發展要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內容以此為例,簡要分析了學生在高中階段如何學習物理才能體現出應有的有效性,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使得我們的學生能夠在課堂的學習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隨時注意學生的心理活動,觀察在目前的狀態下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然后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高中生的學習時間十分緊張,各種課程將他們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高壓狀態下個別學生產生厭學情況也是正常的。為改善這一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比較富有想象力的情境中,對于課本的知識能夠感同身受。而物理學習情境的設置是比較有難度的,因此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能夠從實際出發,從現實的角度設置疑問的情境,讓學生帶著疑問在學習中找到答案。比如在學習初速度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到這種教學方式。課堂伊始提問學生汽車在靜止到加速的過程中,其速度是怎樣的變化的,這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問題,沒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學生則難以說出要點。因此,我們可以運用打點計時器的方式,將每一個點都形象表示出來,將這一過程形象具體化,使學生能夠對速度有更加具體的印象。根據圖像然后在將兩點之間做一個路程的對比,因為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因此,在速度的計算就比較容易,因為通過觀察路程的遠近就能夠直觀地看到速度的大小,這種將原有的目標轉換成可見表現形式對學生十分有用,在教學中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的難度。
學習與學生的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解題,更要從實際教學出發,在課題的選擇中不斷設置相關的疑問,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在課題中加入問題的探討,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拓展自己的思維,對于學習十分有好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充分說明了學習與思考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在問題的設置中,教師也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問題的設置不宜過于簡單,以免對學生起不到幫作用,容易適得其反;另外,題目的設置也不能太難,以免學生在學習中失去學習的信心,認為物理學習太難而無法深入,進而打擊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合理分組教學,使得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能力階段都能夠掌握到對應的知識,使得學生都能夠學有所成,在學習中取得最大的效果。
學生的學習建立在多層面、多方位上,在學習的最后,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交流。學完一個知識點,對學習做一個總結,將不懂的問題標出來,這是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的。但是在做完總結之后主動進行交流的學生卻很少,不交流難以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得不到解決的方法。這是我們學習過程中的一大問題,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彼此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時可以不時地進行相互的交流,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夠及時得到解決,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有韌性。另外,教師也需要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及時幫助學生去解決,當堂的問題當堂消化,做到堂堂清,不將疑問留到下節課,避免問題堆積影響學習嫉妒,使課堂效率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來說,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學習進度卻不能落后。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采用更多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努力改善和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更加輕松,在學習中能夠有所成就。
[1]范蔚,葉波.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許崇文“.有效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