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艷
(新疆克拉瑪依市第三中學)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是數字化、科技化的時代,現代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便是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這其中包括對數學知識和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進而提高數學素質。而“教法改革與學法改革”這一教學方法改革新趨向,正體現了這一要求。在傳統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這對于學生自身學習方法的形成具有很不利的影響。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通過探究來提高對數學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是當今初中數學教學應該做到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學生走向數學學習之路,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了解掌握任何一項技能和知識的基礎,便是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起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作用,還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對于以后其他內容的學習,都能夠輕松快速掌握。對于不同的學科、知識,雖然存在著不同的學習方法,但總有相同之處,通過一些普遍的特定的學習方法訓練,能夠啟發學生進行學習。基于學習方法的概述,可以得知,初中數學學習方法是在學習實踐中形成的。這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居于學習中主導地位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受到“教與學相互依存的教學規律”的制約下,對于學習方法的探究顯得更為重要。
時代推動著數學學科的發展,使它不單單只是一門計算性的學科,它所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從計算機到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包涵。而這一現狀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形成了一定的震動。教師要意識到,數學正在逐漸成為公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之于我國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我們可以發現存在的一些優勢,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我國初中階段學生對于計算技能的掌握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其他國家的同齡人;我國教學中一直強調的解題練習,也使得學生的作答能力高于其他學生。同時,一些長期存在的數學學習問題也不容忽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仍然大行其道,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占據主體地位,被動學習;教學材料不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存在陳舊、過難等問題。這些都是數學教學道路上的阻礙,需要在探索中不斷解決。
數學教學的第一步是為學生創造一個適于探究學習的環境。而教師在這一階段,需要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探究環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這也是學生學習方法確立的一個重要條件之一。在日常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目標給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前討論,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圍,創設積極的探索環境,這對于學生課前預習、課中討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后期的課上討論和課后解決問題的過程,都將給學生形成引導,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索思維,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育工作者必須承認的一點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興趣之后,他的潛力是無限大的。而作為學習方法形成的必備條件之一,便是首先形成良好的興趣。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老師可以從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挖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建立。從教師的角度來講,首先應該通過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增加課程的吸引力,來使學生對數學學科感興趣。可以把枯燥的數學知識點和習題與創新性趣味的情景結合起來,設置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電子設備、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產品,對學生的視聽形成一定的刺激,從而活躍課堂,提高興趣;課后的學習評比作為教學方法中的一項也不能忽視,通過開展有趣的評比,讓學生主動溫習知識以獲得獎勵,努力完成作業,培養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數學學習可以分為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這三個大體步驟。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習慣的養成。通過布置知識目標的手段對學生進行預習的方向性引導,同時也能讓他們形成自主創新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形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也是教師應做的,知識課堂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另外,嚴格要求學生形成獨立解決問題、完成作業的習慣,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對于錯題,學生必須建立錯題集,進行實時復習,疑難探究。
總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不斷探究出以其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1]陳志平.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思考和探究[J].科教導刊,2013(24).
[2]葛燁.初中數學自我學習意識的培養和教學引導[J].文理導航,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