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連江尚德中學 福建連江 350514)
在2017年版本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到的“學習任務群”這一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加強了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專題的形式來體現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設計,高中教師需要在教學程序、實踐路徑、學習形式上進行創新,從而推動我國目前的語文教學從知識本位向核心素養轉型,從而所以下文將以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基本內涵為著手點,在闡述目前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定義以及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對于其學習任務群這一形式進行評價,以此提出加強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形式應用的具體措施。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發展的高中語文教學,教育工作者們要認識到學生們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基于學生們的語言建構方式與理解模式,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一教學模式,有效加強了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而與傳統的一課一篇的教學形式不同,每一個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都不限制在某一篇課文之中,而是將課文內容與課文中所提升出來的共同點進行綜合,從而形成專題與類別的劃分。所以在特點上也體現了層次性、漸變性的特點,整個學習任務群的難度、內容方向以及深度與廣度都有所差別,在專題主題的聯系之下,每一項任務群都有著不同的體現形式[1]。
從本質上來看,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應用有效促進語文教學綜合化實踐化方向發展,學習任務群能夠有效構建全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從多個角度上給予學生們更多的教學體現,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學習任務群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就是將任務意識、聯系意識以及統籌意識融入到目前的教學形式之中,從而為促進學生們完成學習任務,發揮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本質作用提供相應途徑。
在任務意識的樹立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們將學習內容變成學習任務,這能夠給予了學生們很大的思考與探究空間;在目前的學習任務群專題劃分上具有多個部分,比如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文學閱讀與寫作、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傳統文化經典研習、外國作家作品研習、科學文化論著研習、跨文化專題研討、學術論著專題研討、傳統文化專題研討、現當代作家作品研討等專題形式[2]。
所以應該從“任務”和“群”這兩個關鍵字進行著手,以閱讀教學為例,在閱讀教學之中,議題作為群文閱讀的靈魂,要將任務議題化,才能夠為學習任務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提供相應的操作路徑,并且明確學習目標。而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就可以開展以《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教學專題示范,以大量的古詩文為基礎素材,利用分角色扮演朗讀、情境創設等多種教學形式,用層層剝繭的方式將詩歌中的情境關系描述出來,從而給予學生們古典詩詞的熏陶,從情景交融的字詞之中感受詩人們不同的喜怒哀樂,并且了解古代詩詞情景交融的魅力所在。
教學設計也是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應用過程之中的重要部分,通過分析學生們的學習需求、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等多種形式,加強對于學習任務的分析,結合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專題內容選擇正確的教學內容與組織策略、以完善的教學組織形式策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事實上這些專題內容所涉及的當面內容相對較廣,而且十分關注語文文字運用的新現象以及跨媒介運用的基本特點,所以在前期的教學設計之中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加強課程內容的有效整合。其次所整合的內容除了實際的課文內容之外,也應該是學習情境上的,因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長期的,不能夠直接傳遞關鍵能力與品格,所以學生們只能通過相應的學習情境,在努力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的過程之中才能夠獲得核心素養的提升。
其次“標準”在目前的教學建議之中也提出了“主題閱讀、比較閱讀、專題學習以及項目學習”的教學設計要求,并且要求教師能夠明確教學目標,要實現綜合性的教學發展,比如情感態度與價值感的整合等。同時也要注重語文實踐活動在教學設計之中的實際比例,優化學生們課堂設置方式。
在將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之中時,還需要不斷改進與不斷摸索,學生們進行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過程之中,應該以任務為導向,并且以學習項目為載體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們的評價應該以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的形式,來為學生們創造出一個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體系,同時學生們也要針對學習任務群的基本特點以及學習任務群的組合設計進行反饋;根據學生們的學習需要,以及認知結構的不同,教師可以通過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去改善目前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要將學生們的學習特點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相結合[3]。
在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模式的應用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應用在教學之中確實具有很大的優勢,既能夠促進學生們的核心素質培養,又能夠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情境的整合,所以教師需要正確評價這一模式應用,從而樹立正確的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