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樂亭縣第四實驗小學 河北樂亭 063600)
小組活動為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操練模式,在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它的實質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采取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目標。
課堂內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可以有兩種做法:一是讓學生自由、任意組合;二是由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分組。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別、能力、個性和學習成績等因素,編組可以同桌兩人小組,三人小組,四人小組,再到相鄰課桌六人小組,小組的規模要根據活動的話題而定,小組活動時課桌椅的擺放允許靈活多樣。每組要選一名學生任組長,可以選擇英語成績好、性格開朗、有一定活動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學生,也可以選擇較差一點的學生,差生擔任組長在某一方面,可以刺激其學習動因,使其成績很快提高。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最重要,因為學生間是一種沒有任何阻礙的關系,它們的交流互動往往更真實,也能幫助他們正學習的語言。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組織不同的小組活動中,部分環節或內容的訓練宜采用pair work ,group work如角色的情景對話,簡單的問答練習,制作調查表等。常見的小學英語小組活動形式有:Games,Role-play, Make a Survey等,小組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1.復習環節中的小組活動
復習環節教師往往采取問答,個別回答等方法,如果嘗試小組活動會擴大學生活動面,學生也會更興奮。如:課文對話的表演。任何一篇對話的表演檢查,效果都優于課文的簡單背誦。學生在表演對話時要融入表演技巧,再加上教師適宜的指導,會使語言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
2.導入新課中的小組活動
新課的導入有時也需要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適當的安排小組活動。比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PEP四年級上冊 Book 3 Unit5 Let’s Learn時,教師用“菜單”的形式先展示所有的單詞,貼上Zoom和Zip的頭飾,Zoom和Zip餓了,去餐館吃飯,他們都會選擇哪些食物呢?請同學們幫他點一點菜。根據學生已有的詞匯量,兩人的小組活動自然動起來了。在這種情境中,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單詞的學習情境中。他們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到了語言知識,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的注意自己剛才小組活動時不會的單詞,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明確了自己的不足,確定了自己的任務。
3.新授教學中的小組活動
進入新課教學后,組織適當的小組活動,要看教師誘導是否到位,誘導的好猶如一石擊水,激起層層漣漪,否則就是一片死水。如:教學人教PEP三年級下冊UNIT2 My Family“Who’s that man/woman?” 時,安排兩人小組或者四人小組都可以。用自己家的照片,同桌問答表演;或者是小組討論照片上的人物,從而解決新課句型。
4.以小組活動鞏固知識
小學PEP教材本身就安排了許多的小組活動,每一個talk后面的play就是一個小組活動。教師在操練的過程中采取小組活動,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鞏固了教學內容,促進了學生合作。如:教學四年級上冊 UNIT1 B Let’s talk時,在鞏固操練中可以五到六人小組,拿出準備好的工具,分工合作,打掃教師。先自由練習,然后小組到前面來表演。最后評出“最佳表演小組”“最勇敢表演小組”“進步最大表演小組”,并給每組的同學加一面小紅旗。學生表演的都很精彩,這樣將枯燥乏味的語言生動地再現出來,能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達到鞏固、融會貫通、創新、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素質的目的。
5.小組活動的作業形式
制作調查表作業,是小學英語常見的作業之一,也是最能體現小組活動的作業。如: PEP五年級上冊UNIT1A 部分的Ask and write也可以留做作業,學生可以調查朋友,同學,也可以調查家長。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不僅練習了本單元的句型,更重要得是促進了學生本身與其他人的交往活動,同時,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時會更有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創造了人際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練習社交英語。首先,在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先給學生明確的示范,使學生在活動中“有章可循”。其次,小組活動易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有的學生在小組活動的時候,借機做與課堂活動無關的事或者談論無關的話題,甚至說笑。因此,學生在小組活動的同時,教師要做好指導者和巡視者。教師要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當中來,特別是對于一些不太安分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加明確的任務,還可以很直接的對他說,好好練習,然后老師叫你來演,提高他們小組活動的質量。
小組活動之后,教師要進行小組檢查,以促活動效果。在教室展示,表演的學生很興奮,可是其它的學生則不盡然,有的會注意觀看,而有的則會左顧右盼,枉然作他,這就需要教師組織好。小組展示時對其它學生的組織是小組活動的又一關鍵。如果教師組織不到位,學生活動就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小組展示也就失去了意義,展示是為了檢查活動效果,也是讓其他同學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走形式。教師要提出觀看目的,否則學生很盲目,甚至出于看熱鬧的目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小組內討論所形成的共識及主要分歧代表整個學習小組發言;并認真聽取其他小組的意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想法。
活動不是為了擺花架子和走形式,是要使一些學習困難生明確各自的角色分配,使學生動口、動眼、動手、動腦等調動多種感官協同參與,以提高學生行為參與和思維參與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