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六小學 吉林德惠 130300)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去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取發展的學習過程。小學數學的知識就像一片枝繁葉茂的樹林,想讓學生了解這片森林的美,就要駐足仔細觀察,深入了解每一片枝葉,學習亦是如此,只有讓孩子們進行深度學習,才能真正領略數學的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去選擇開展深度學習。這是我們最為需要的策略,這樣能提升學習的動力及學習的效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游戲運用的較多,它會讓抽象的數學概念給乏味的課堂增添趣味,所以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盡量會多組織各種小游戲,將數學的知識點融入其中。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運算時,我就借助撲克牌來完成的,每個小組一副撲克牌,隨機抽取四張,小組成員給四張牌加上運算符號,使得數為24,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速算24。引導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投其所好進行深度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探索知識的熱情。我認為這是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變相培養。他們得到了知識和鍛煉,也得到了別人的認可。
在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下,更重視對學生創造能力及自身能力的發掘和培養。小學數學以其獨特的思維訓練,成為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對學生認知世界與數學思想的建立有著極大的影響。加強創新思維與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是真正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能力的關鍵。所以學會創新尤為重要。因此,在課堂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他們深度學習,鼓勵他們多思考,且有目的性、意識性地去穿插與生活相關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根據自己的思考去聯想,盡管有時會出現一些不切實際的答案和錯誤,但都可以忽略,最終能以一個活性的標準答案來解答這個問題,給學生思維方式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我校一位老師在教學如在教學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這樣的內容時,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方法對圖形有一個直觀印象,然后小組內說一說、議一議,深入探究圖形的共性、個性特征,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在課堂上,學生只有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才能干好這件事,而過難的問題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簡單的問題又沒有意義。這位老師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及處理問題的空間,老師鼓勵學生不斷的積極嘗試,主動的去探索問題,給每個學生參與思考及發表意見的機會,使每位學生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動手操作是數學課堂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進行有效的動手操作則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為有效的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能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從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并不能夠足以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這樣就需要通過實物操作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實驗表明,學生在進行實踐操作或者試驗的過程中,能更直接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推動學生的深度學習,為接下來的學習和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我在教授三角形的穩定性問題時,我要求學生用相同的材質自制三角形及四邊形,然后讓學生親自試一試哪個圖形更具有穩定性,學生做出圖形實物,通過施加外力,觀察哪個圖形更容易變形?有的同學把圓形物體也加入了比較,最后在交流中,學生得出結論:相同材質的不同形狀,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論。
我們根據所學內容,結合現實情況,做出最切合實際的探索,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思考問題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在數學課堂中,解決問題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一個問題能夠使用多種解題方法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構建,也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同時對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例如教學《退位減法》時,我以小鳥樹的情景圖引入,樹上有9只鳥,飛走3只還剩幾只?孩子們可以根據學過的一位數減法立即列出算式,隨后我把情境圖改為:樹上有13只鳥,飛走了5只,還剩幾只鳥呢?學生列算式,教師板書:13-5=?小組討論。在交流中,孩子們積極討論,得到了多種解答的方案。學生們的思想在碰撞,并積極主動地根據我提出的問題嘗試著尋找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方法中不斷地思考。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要想帶領學生深度學習,只有本身做到深度鉆研、深度反思,才能促動學生學會學習、享受學習,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最理想的狀態,讓學生真真正正在數學學習中樂此不疲。
[1]朱德江.走向“深度學習”[J].小學數學教師,2016(3).12-14.
[2]郭華.基于深度學習的教學改進[J].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