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青秀區劉圩中學 廣西南寧 430207)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十分強的學科,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就造成了一些學生不喜歡數學,甚至放棄數學。在這種環境下,老師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數學課堂教學,進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能夠將生活中所承載的數學知識簡單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加具有實用性與靈活性,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1.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目的就是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初中生的思維比較活潑,對所有新鮮的知識充滿好奇心,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全面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我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給學生們演示一些我們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比如交通標志、中國的紅雙喜、蝴蝶、大橋等。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處不在。此外,老師要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并且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給學生設計他們喜歡的教學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再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公開方式的題目。“在長60米、寬40米的矩形平地中建設水池,要求水池的面積是整個平地的一半,給出設計圖紙,并且根據圖形列出方程式求解。”這種開放性的題目有多種多樣的答案,學生應該轉變傳統的單一性答案的限制,符合不同的思維能力,適應各種水平學生的發展需求,充分的調動創新思維,提高自身的創造性能力。一些同學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進行設計,一些學生利用矩形等高等底等的關系進行設計;學生們設計出了矩形的水池、圓形的水池、菱形的水池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的能力,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出不同的答案。
2.堅持因材施教,培養思維能力
因為初中生的學習能力不高,認識水平不同,造成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作為初中數學老師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那些對學習缺少積極性并且基礎知識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老師要盡可能的設計一些基本的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點與缺點,老師需要及時的發現學生身上的不足之處,對他們的成績與以及優點進行鼓勵與夸獎,讓他們重新樹立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對于一些數學成績好,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要采用不同于基礎薄弱的學生的教學方法,開展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團結合作能力培養,進而促進每一名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在講解八年級課本“全等三角形”這一章節之前,首先讓學生們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們在課上談自己的認識,在下課之后讓他們組成學習小組,彼此出題,進行知識的鞏固。這不但提高了他們自身的能力,還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壓力,讓他們更加堅定不移的學習數學。并且針對數學學困生的情況,有計劃的輔導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成績,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內在思維能力
老師在數學教學的時候,要進行情境的設計,并且積極的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提高思維能力。情境教學注重情境的設計,設計良好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這樣教學,讓學生一層層的了解三角形,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時候,筆者開展了一個活動:讓學生使用6個木棒,拼成四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這個時候學生們開始思考。通過這樣一個互動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直覺思考,發展思維能力
數學是邏輯性十分強的學科,學生運用直覺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就十分關鍵。要培養學生敢于、善于利用直覺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在快樂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完成思維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根據定義畫一個平行四邊形,觀察它,除了“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外,它的邊之間還有什么關系?它的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度量一下,和你的猜想一致嗎”就能夠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感覺得出答案然后在進行證明。使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運用直覺觀察,猜測,從而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
5.積極實施課外實踐活動
事實上,數學教學不能夠限制在教學課堂中。因為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所以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可以最終運用到實踐生活中,才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發揮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比如在學習“相似圖形”的時候,老師能夠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比如,運用“比例線段”的方式測量操場中的樹木高度、花池的高度、欄桿的高度等;再比如運用全等三角形測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這些實踐性活動看上去十分簡單,可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高,并且簡單容易操作,可以將抽象性的數學知識進行具體化,扎實學習的數學知識,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教育的目標不單單是接受,更主要是進行創新,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形成和其豐富的知識成正相關。因此,數學教學要立足在課堂中,走進生活,走向更加廣闊的領域。這就需要老師要擅長和學生進行溝通,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激發學生的思維,讓數學教育和生活相聯系,讓學生獲取學習的動力。
[1]郭斌斌.學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周刊.2015(20)
[2]張小祎.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的激發與引導[J].現代婦女(下旬).2014(06)
[3]肖倩.談初中數學新課程、新理念[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