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六小學 吉林德惠 130300)
數學課堂就要抓住數學的本質,運用平和、樸實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領悟到數學的魅力,進而領略生活數學之美,扎實有效的實現數學教學本色境界。本真課堂。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談一下我的幾點粗淺認識。
數學教學就是要抓住主線,根據主線明確目標,合理取舍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層次清晰、結構巧妙。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教學目標的擬定常常過于追求完美,不切實際。例如,數學老師在進行“比一比”的教學中,目標確定如下:1.通過比一比,能夠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方法,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2.通過估計,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通過看圖學會提取數據,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習慣。3.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探究新知來體驗數學的樂趣,感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從而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的情感。這些目標看上去很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但是,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目標太理想化,太形式化,根本不可能在40分鐘內完成,其實這堂課的教學只要緊扣“先比數位,數位相同再從最高位比起”這一主線,制定簡潔的目標,并全部落實到位即可。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運用,對數學的熱愛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這一節課就能達到的。
教學情境服務于教學,它是聯系數學邏輯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重要橋梁,是將知識轉化為易于學生接受的直觀畫面的重要載體。而受形式主義的影響,現在有的教學情境或過于繁瑣或偏離主題,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改變了數學課的本質。甚至有的教學名師在展示精品課時,也選擇從“創設情境”導入, 但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如果教師一味追求花俏的情境,會使學生迷失在各種時髦的情境環境中,不能專注于課堂教學。
情境創設既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又要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服務,找到現實生活中與主題內容貼切的情境,將數學知識情趣化,將教材內容生活化,將靜態情境動態化,使數學內容生動活潑地呈現,以境激情,以情激趣,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中來。例如:老師在教學“分數的乘法三”時,創設如下教學情境:老師拿一張紙條,從中間分開取其中一份,問:分多少次能分完?
這樣一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還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可見,教學情境“回歸本真”,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更有利于撥動學生思維之弦,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更廣闊的數學探索空間。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則被視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許多老師在設計公開課的教學流程時,都把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環節作為亮點展示給大家,久而久之出現了一種怪象,那就是數學課越來越像表演課,自主學習流于形式,成為表面化、形式化的模仿。那么如何真正的讓自主學習回歸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呢?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認識平面圖形”時,首先出示要認識的平面圖形,讓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平面圖形畫一畫,撕一撕,折一折等,然后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畫(折)的圖形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從圖形的特點入手認識平面圖形。
在這個和諧平等的自主學習的環境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充分經歷了自主學習的整個過程,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這樣的課堂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做到了讓自主學習“回歸本真”。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多媒體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確,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使樂學落到實處。可如果教師把多媒體教學當作一種“目標”,過分追求應用華麗的課件,反而失去了其真正的作用。
多媒體手段畢竟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新課改形式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角色、數學學科的特征絕不能沖淡,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恰當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演示圓變成近似長方形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原理。
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不能決定一節課的受歡迎程度,教師富有教學魅力的語言藝術,可激發學生情感,清晰優美的板書設計能引導學生提煉概括,巧妙的啟發可培養學生的思維……因此,用數學的美妙來吸引學生,讓多媒體教學“回歸本真”,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我們要尊重數學的傳統,讓數學課堂“回歸本真”,讓我們的教學散發出濃濃的數學味,展現無窮的魅力!
[1]陳靜怡.讓數學課堂回歸本真[J].山東教育,2014.(11).
[2]戴大強.探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回歸本真”[J].基礎教育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