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賚特旗文化館 內蒙古興安盟 137600)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從過去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早已悄然轉變為了對精神生活的關注,基于此背景下,文化館工作也應作出適當的創新。文化館通過美術工作的開展,向群眾普及美術知識,能夠全面提升群眾的美術文化素養,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穩健發展。
從本質上來看,文化館開展的群眾美術工作是一項具有社會公益屬性的文化事業,其主要工作內容便是由文化館工作人員對人民群眾實行美術文化輔導,進而全面提升群眾的美術水平[1]。為有效落實這一工作的開展,國家通過專項資金與專業人才的劃撥,一舉成立了文化館這一機構,而該機構的主要職責便是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展,去發展我國群眾文化,助力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向前推進。
具體來看,我國群眾美術文化工作主要表現出了以下特點:1)群眾性。參與這一類維護活動的主體便是人民群眾,這部分人群大部分并不專業,且每個人在行業、領域甚至民族都會有所差異,他們主要利用業余時間去參考美術文化活動,目的則是為了打發時間,愉悅身心,提高美術水平;2)多樣性。多樣性與群眾性存在互為辯證關系,正因為存在群眾性特征,所以文化館所開展的美術活動在組織形式與活動內容方面表現出多樣性;3)復雜性。社會時代的發展也使得對群眾的輔導內容變得愈發復雜。現如今,學校以及相關專業美術培訓機構中開展的美術輔導涵蓋了素描、水墨、油畫等形式,許多年輕學生會更傾向于參加這部分機構的培訓,所以文化館所開展的群眾美術輔導工作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復雜性。
1.構建藝術交流平臺
文化館主要工作內容便是為群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文化服務,因此在開展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過程中,文化館需要充分發揮組織職能,更應主動參與其中,引領群眾積極開展美術工作。文化館應當基于當地美術工作的發展實情,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專題活動,為群眾當中的美術愛好者構建廣闊的藝術交流平臺,使其能夠接收到更多美術方面的信息咨詢,進而不斷提升這一群體的美術素養,實現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長效發展。因此,筆者建議文化館應當定期舉行大型的美術創作交流活動,將當地知名美術家請到現場,或是優選群眾中的美術愛好者前往參加省市級比賽,助力其獲得好名次,同時也對其美術才能有所鍛煉與提升。此外,我國大部分博物館早已實現免費開放,作為文化館工作人員,應當懂得整合現有資源,為更多美術愛好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平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2.提高組織培訓功能
群眾文化美術創作基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這一美術活動是對群眾訴求與想法的真實展現。在開展美術創作、美術作品展覽等各類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當中,美術創作的主導型毋庸置疑,倘若得不到有效組織,群眾當中的美術愛好者則猶如一盤散沙[2]。同時,文化館還應主動邀請更多在美術方面有一定造詣的藝術家,定期前往文化館向美術愛好者講解美術創作知識,以近距離的接觸去進一步激發群眾對美術這門藝術的創作熱情。此外,在群眾美術輔導工作中,對于年輕一代的指導要重點突出,特別是對他們的美術創新能力要予以鼓勵與認同,使其能夠樹立美術創作信心,對美術的興趣能夠歷久彌新,從而實現群眾美術愛好者群體的結構優化。
3.創新美術輔導方式方法
在開展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過程中,理論輔導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不斷提升文化館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同時,還應對其美術輔導方式方法進行創新。首先,應當對美術愛好者的個人實情有所把握,比如是否具備美術基礎、個人學習能力等,對于層次相異的愛好者應采取針對性的輔導方法,進而確保輔導工作的實效性。此外,在群眾美術輔導工作中,對群眾美術作品給予實質性的中肯評價與建議,以鼓勵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僅能夠強化愛好者的信心,同時也能對其有指導作用,使其能夠深深感受到美術這門藝術的魅力。
4.打造地方特色文化
文化館在推行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應當致力于突出地方性特色,進而保持群眾文化的多元特性[3]。在群眾文化的建設當中,活動針對的主體對象為群眾,因此在開展美術輔導工作的過程中,如攝影展、畫展、寫生等都應堅持以活動主體為導向,對群眾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保持充分尊重,同時結合地域特色去開展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輔導活動。以地方特色文化的滲透,去不斷烘托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去靈活展現當地群眾的生活變遷、風土人情與精神面貌,有效凸顯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先進性與時代性。在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開展中,文化館工作人員應當對地域文化特色提高重視,在實際輔導當中也應打破傳統思維,緊緊圍繞這一文化品牌去開展更多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的美術活動。
綜上所述,文化館美術工作的開展是一項全面且系統的工程,在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不管是政府職能部門,還是文化館工作人員都應對自身所負職責有明確認識,通過輔導方式方法的創新與輔導工作的落實到位,去全面提升群眾的美術創造力與鑒賞力,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1]陳冰.文化館美術工作及群眾美術輔導分析[J].大眾文藝,2017(06):12.
[2]李曉軍.基于文化館美術工作與群眾美術輔導研討[J].大眾文藝,2016(20):5-132.
[3]李建軍.淺談文化館美術工作與群眾美術輔導[J].美與時代(中),2015(0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