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黃山鎮中心小學 王善敏
實際教學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擺在了我們教師的面前——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教師的魔法棒發揮出所擁有的能量,使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呢?
我針對這個方面談一些自己淺顯的看法。
在科學學習中小組成員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我們可以通過優化組合,小組成員自己制定小組的組名、口號、目標來實現。
學生分組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和個性特點,學生的學習成績狀況,盡量實施合理的交叉搭配,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密切關注學習弱勢群體,通過合理地調配把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個人資源形成共享。
我通過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小組命名,使他們的積極性很高,熱情的參與到命名中來,他們給自己小組命名為。他們制定小組的組名如:陽光小組、炫彩小組、精靈小組、希望小組、團結小組、聰明小組、奮進小組、天使小組、快樂小組等。他們還制定出小組的口號和目標如:“我們陽光,我們快樂!”“炫彩炫彩,炫出風采!”……他們制定小組的組名、口號、目標他們真正成了小組的主人。
在小組合作的科學探究中,小組成員相互支持、配合,促使他們積極承擔起在完成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從而相互激勵,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和相互配合的良好品質。
提高小組合作實效性的方法,就是要增強每個組員的責任意識。我們的學生在傳統“大鍋飯”觀念的影響下,如果內心沒有具體的目標任務,學習時就會產生一種從眾的心理。所以在分組實驗時,要給每個組員安排任務,小組內可以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還是無效是主動還是被動,還和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整體設計有重要關系。課前教師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要針對學生情況、教材特點對課堂上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正確判斷。
在科學教學中,觀察、實驗、思考的活動比較多,這些活動大多需要分組、分工合作來完成。當小組內發生意外的問題時,教師就要以一個與學生平等參與者的身份及時給予幫助;當小組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分歧時,教師就要對小組成員的這種敢于質疑的行為表示贊賞,然后再以一個公正人的身份參與小組的討論與分析;當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表揚,當小組的任務還不清楚時,教師要耐心地引導學生明確任務及操作程序。為更加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組織評價調控時,可以充分使用互動性評價,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處理問題。這樣的評價與調控,就可以讓小組的每一位學生在曲折的探究中獲得深刻的過程性體驗。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及時評價小組合作探究的情況,能夠使每位組員更清楚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興趣。對小組學習的評價應該堅持以評集體為主,評個人為輔;以評全面為主,評特色為輔;以評過程為主,評結果為輔。通過鑒別評定小組學生的參與行為與效果,給予價值肯定,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道路上不斷“碰撞、對接、融合”,就可以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因此用好這個評價調控機制,也是小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小組合作過程中的評價調控問題更要引起老師的重視。不要以為小組自己會合作探究了,老師就清閑了,其實此時的教師是更忙了,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及時的評價與調控,或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充分照顧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學會表達,正確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揮,發揮潛能,有利于學生發展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競爭觀,合作觀。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增強集體凝聚力,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一旦掌握的內容很難忘掉了,因為他是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做去學的。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感情交流,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只要我們在科學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積累。相信,合作學習魔力必將在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產生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