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盛華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新張集學區陶集中學)
通過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揭示了抽象的數學概念,擴充了課堂容量,優化了課堂結構,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對其創新能力培養也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對多媒體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重點探究,希望為初中數學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授數學內容時,往往照本宣科,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效率不高。基于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充分挖掘解題教學中的重點、考點、難點和疑點,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我在講授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的乘方》一課時,就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有理數乘方的符號規律;教學難點是:冪、底數、指數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有理數乘法運算和乘方之間的聯系,處理好負數的乘方運算。在復習舊知、導入新課后,我便利用多媒體和學生一起互動,來探究新知。在進行了基礎概念的學習之后,我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幾個題型:在冪42中,底數是( ),指數是( )。42讀作( )或( )。33讀作( )或3的三次冪。教師在解題教學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數學問題紛繁復雜,學生在解題時容易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影響解題效率。基于此,教師可將多媒體引入其中,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性,使難以理解、抽象的數學題型變得直觀、形象、簡單明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通過對題目用不同顏色的字體表示出來,給予學生解題的思路,幫助他們找到切入點,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例如:AB=DC,AC=DB。求證:∠A=∠D。學生在做這道題時,往往會從圖形的角度來證明,這樣的解題思路恰恰是落入了出題者的陷阱中。為了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該圖的圖形和解法,通過標紅、加粗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將題目的已知兩個條件充分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動態的方式,來添加輔助線,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遇到此類型的問題時,能夠輕松應對。
面積問題是初中數學中常出現的問題之一。學好面積相關知識,了解其蘊含的數學思想,熟練掌握其中的數學論證思想,會大大提高解題效率。通過在其他數學問題中借助面積法,可以順利地實現解題的目標。幾何圖形的面積和其他數學知識(線段、角、弧)有著密切的聯系,用面積法可以解決多種類型的幾何題。因此,教師在解題教學中,應重視這部分知識的傳授。在解答面積問題時,數形結合是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通過將抽象的數學語言、數量關系與幾何圖形、位置關系結合起來,實現“以形助數”或“以數解形”的目的。在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時,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便有了直通的橋梁,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具體、生動、直觀起來,有助于學生對問題本質的把握,為最終優化解題途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例如:若M、N分別是矩形ABCD邊AB、CD的中點,且矩形ADMN與矩形ABCD相似,則矩形ABCD的寬與長之比為( )
此題可以利用多邊形面積比等于相似比平方的性質,來進行解題。與此同時,可借助多媒體來更好地形成解題思路,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轉化,提高解題效率。
多媒體具有較強的運算功能和圖形處理能力,將其運用到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將為傳統的解題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在多媒體教學中,幾何畫板的應用頻率越來越高,其測量功能,可以構造動態的數學模型和數據結構圖,使學生通過自行動手,在變化的圖形中探究其中蘊藏的幾何規律,來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啟發他們的思維,增強其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時,我就利用了幾何畫板教學。學生需要在幾何畫板上進行操作,操作的內容包括:斜三角形ABC∠A的平分線,BC邊的垂直平分線、中線,在畫完之后,學生需要對點A進行拖動,拖動的范圍不限,此時學生會發現三角形ABC和“三線”在保持依存關系的前提下是不斷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驗結果中發現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規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通過觀察、比較等方式,既輕松地學到了知識,又滿足了學生的動手體驗,可謂是一舉多得。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解題教學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體,不僅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生動,還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培養了他們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1]徐昌科.論應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益[J].廣東科技,2014(8).
[2]李瑤麗.多媒體輔助初中數學教學之我見[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