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燊
(福建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對信息進行收集、處理以及發(fā)布的能力是每一位身處新時代的公民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因此教育界開始重視信息技術方面的教育,重視對學生信息技術相關技能的培養(yǎng)。然而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其可操作性不強且沒有具體固定的教學模式。為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調動課堂積極性,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和探索。
信息技術課程基本普及到我國的每個高中中,雖然并未將這門課程納入到考查范圍內,但目前已有一些省市將其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測試的標準之一。然而,由于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理論性和需要一定的操作和實踐,使得教學開展存在困難,在高中課程中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tài)。為使信息技術課程健康發(fā)展,需要使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新課改要求下的信息技術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由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的實踐性,以及學生需要進行具體的操作才可進行學習的特點,使得其無法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需要教師開拓一種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讓高中信息技術進行良性發(fā)展。目前的有關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中,主要有講練結合法、自主學習法、游戲操作法、任務驅動法以及組織競賽法等。本文所分析的方法是一種將任務驅動與講練結合式教學進行結合的主題教學法。在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上述兩種是較常用的方法,并可以收獲一定的效果。并且在進行具體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學情和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修改創(chuàng)新,以便有效地帶動課堂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能。
任務驅動即為通過設置具體任務,教師對任務進行講解分析,在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完成任務,最后進行該任務完成過程中所遇到問題的總結和具體評估。這個方法可以克服傳統(tǒng)教學法中僅僅講授軟硬件使用法的弊端,將理論的嚴謹性與具體的操作進行結合,引導學生自行進行學習分析完成任務,最后可以較好地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可以激發(fā)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并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講練結合法的使用比較常見,即通過教師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并具體操作向學生示范,最后讓學生自己操作熟練。這樣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具體操作能力。在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如果將講練結合法與其他方法進行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合理靈活地應用,可以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具體操作的熟練程度,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該教學方法是建立在具體的任務之上,通過確定主題,讓學生在進行主題專項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能,使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主題教學法強調的是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探究和深入分析,使其具有良好的實用性、綜合性以及多方面的知識點涉及的特點。在教師選題準確、合理、實際的基礎上,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相關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此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通過引入教學任務與設疑,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學習、教學實踐的操作,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對該課程產生興趣。
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之一即為其的實踐性。教師需要在進行理論傳授的同時,開展一些實訓或者綜合教學內容開展的活動。學生可以在實際操作和應用中提高其對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一系列的有意義的實踐操作設計中,學生可以學以致用。
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教學目標來進行相關實踐活動的設計,在符合高中階段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學習情況下進行教學,使學生的綜合技能可以有效得到強化和提高。設計的任務需與實際結合,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可以從表象看本質、循序漸進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
[1]黃斐.芻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無奈與突破[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1):47-49.
[2]鐘建業(y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3):56-58.
[3]馮萍.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6(11):40.
[4]張強.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面臨的困境及應對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6(27):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