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鳳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教科局教研室)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對文化教育領域高品質的需求也不斷提升。作為這一需求的具現化成果——新高考改革,不僅顛覆了傳統高中教學模式,更間接助推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改革。但是,目前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許多制約此項改革的因素,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意義在于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人文精神。作為人們交流最基礎的工具,語文的學習對尚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顯得尤其重要。在新高考改革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提升的大背景下,這種需求更是被放大了。然而,傳統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其教學仍以教材內容為主,通過背誦課文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此種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違背了新時代的要求,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毫無益處。
當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很多誤區。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讀書的獨特體驗和感受,以泛泛分析取代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有的教師課堂教學以突出重點為主,忽視全面理解,學生只見樹木,難見森林;有的教師以知識訓練和大量做題取代課文教學;有的課堂以熱鬧的討論取代對文本的研讀……這些語文教學的缺位、越位導致文本的弱化和虛化。
當前,我國的諸多小學、初中為提高升學率和綜合評價水平,教學方式應試化極為嚴重。這些學校為使學生獲得更好的考試成績,教學內容極度傾向考綱中的內容,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在語文教育中尤其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得不背誦各種文章知識點、思路分析等,按照出題人的思路對文章進行分析解讀。這種現象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使他們難以按照自己獨有的思路對文章進行解析,最終導致語文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的雙重低下。
此外,現有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缺少對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案中常常側重于一些散文、文言文的理解和學習,而忽視了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的愿望,缺乏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較為喜聞樂見的記敘文、小說等的重視,最終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致不高,對自主閱讀優質文章失去興趣。這有悖于新高考改革基礎教育發展的原則,對未來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
新的時期,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教師應具備大語文觀,新高考改革呼喚教師應該以全新的理念實施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未來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是會學習、懂合作、能創新的新型學習者。衡量課堂好壞標準不是看教師教得怎么樣,而是看學生學得如何,即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課堂上,學生圍繞教師預設和自主生成的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授者,而是火種和打火機,教師的智慧導學點燃學生思維和探索的火花。
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育仍舊存在著應試化嚴重的問題。在新高考改革對義務教育有了全新要求的大背景下,我們除了應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人位置,更重要的是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能力上。在課堂上,我們不應照本宣科只讓學生做知識的容器,而應更多地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在重知識積累的同時,更應發揮好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作用,真正把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在實處。
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語文知識的習得和積淀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習興趣養成、學習方法和習慣形成的過程。一定詞匯量、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種好習慣陪伴人一生,我們的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就是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比如,學生有良好的閱讀分析習慣,就能夠從不同的文本和生活實踐中獲得廣博的知識和豐厚的人生閱歷。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起,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語文閱讀素養。可以選擇一些適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的優秀小說、散文等引導學生閱讀。精讀、粗讀有機結合,勾畫批注形成習慣,并定期召開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徜徉書海,感受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從而產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為適應現有社會發展的要求,在新高考改革環境下,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等中學教育和義務教育均需進行相應的改革。其中,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育改革更是任重而道遠。語文,她傳承了我國兩千年傳統經典文化。新的時期,她承載著新的歷史使命。在義務教育階段,通過語文教育為學生打好終生發展的基礎。
[1]于小江.加強課程意識 提高語文素養:2015年高考新課標全國Ⅱ卷語文試題分析與2016年高考備考建議[J].廣西教育(教育時政),2015(10).
[2]歐陽芬,盧燕玲.用高考命題 引導中學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江西高考語文自主命題為例[J].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