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斌
(陜西省漢中市教研室)
教師在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教學模式單一,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能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呈現出來的主要特點就是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被有效激發(f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更是無稽之談。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使用多媒體以及互聯(lián)網設備等,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學生在學習高中信息技術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不能有效運用教師教學內容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書本層面。這樣學生不能從更高層面理解高中信息技術的有關內容,就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積極完善教學內容,同時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更加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的方式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了解。首先,教師將教學內容制作成Flash動畫,然后在上課的時候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出來,這樣能夠讓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的有關知識產生直觀的印象,進而提高自身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信息加工的過程》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播放Flash動畫,并對學生說:“同學們,現在仔細觀看老師播放的Flash動畫,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觀看之后我發(fā)現采集輸入是信息加工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還有的學生說:“信息加工的過程中匯集和存檔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笑了笑說道:“同學們剛剛說得非常好。”這樣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對信息加工產生了初步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看有關動畫的方式對知識產生初步認識,同時還能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積極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自身的實踐能力較差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自身的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有效鍛煉,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體現在教師積極完善教學內容,將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結合,首先向學生講述有關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明白具體的操作流程,在學生了解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在計算機上完成相應的實踐操作,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例如教師在教學《文字及處理技術》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向學生講述有關的理論知識,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剛剛了解了文字處理的有關內容,下面同學們在電腦上根據自己剛剛學習的內容進行有關的操作。”這樣學生能夠將自己學習的內容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完善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法和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方式不斷完善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感悟,并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當中,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1]舒春平.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現有效教學:情景教學實例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4(2):13.
[2]方志明.淺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評析與應用策略[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2).
[3]李曉艷.“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探討[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