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英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桃源南路66號賀州高級中學新校區)
年廣西化學優質課評比于11月23—24日在北海舉行,從全省14個地級市共選拔出15位選手進行集中觀摩決賽,分出一、二等獎。可以說,經過參賽選手及其背后團隊一個多月的打磨,這15節課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代表一個地區當今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基本水準的,也能夠反映現今化學公開性課堂教學的基本樣貌。筆者有機會現場學習了這15節課,現針對本次優質課比賽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總體來看,15節課的教學設計者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創作熱情,努力上出自己希望的高水平課來。課堂的基本特征具體表現在積極構建基于學科基本觀念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積極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以促進學生的意義學習等方面。
構建基于學科基本觀念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就是構建以化學學科思想、方法、手段、思維為核心的高中化學教學,是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最基本的理念,也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科基本觀念是內隱于學科教材之中的,是學生認識化學知識規律的重要工具,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該能夠自覺應用的一種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是在學生身上所形成的一種化學素養,是需要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知識的應用、不斷地總結、概括、提煉而形成的。學生學科基本觀念的形成有賴于課堂教學持之以恒的熏陶。
本次的15節優質課,老師們都努力地用讓學生最明白最容易接受的思維方式來體會化學學科基本觀,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實施,還是教學手段的應用都或隱或現、或多或少地體現我們的學科基本觀念。
如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一課中,老師通過展示北海銀灘的圖片,通過讓學生觸摸水晶、瑪瑙、石英等實物,讓學生感受這些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的物質,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堅硬、高熔點的物理性質、真切感受硅石的晶體態和非晶體態的存在形式。緊接著呈現了金剛石和二氧化硅的晶體結構圖,讓學生理解二氧化硅表面強硬的物理性質背后的真正根源在哪里。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學科素養,使學生建立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思維方式——結構決定性質。另外,這位老師在對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的教學中,以學生初中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作為模板,讓學生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去預測陌生的二氧化硅可能發生哪些反應,就是讓學生學會用類比思維的方法來預測、對比同類物質的性質,在潛移默化中凸顯了物質的分類觀,使學生形成一種用分類思想來類推物質性質的思維方法。
在《苯酚》一課中,老師對苯酚物理性質的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發現苯酚物理性質,使枯燥、乏味的物理性質的教學也變得很直觀、生動。在化學性質的教學中,讓學生首先找出苯酚中的兩大部分即羥基和苯基,讓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醇羥基和苯基的性質預測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從而實現知識的自主遷移,體現了結構決定性質的學科思想。
正是這些學科基本觀念的滲透,使這15節優質課有別于傳統的化學課堂,這些課堂都是有據可依、有理可循的理解性學習的教學方式,這就是構建學科基本觀念課堂教學的本質所在。
優質課都有嚴謹的教學結構設計,使得課堂板塊鮮明、連接順暢,過渡環節合理、自然、圓潤,課堂教學一氣呵成,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在《苯酚》一課中,設計環環相扣,在探究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時,采用很直觀的模擬動畫,讓學生對苯酚與濃溴水反應的取代方式有了更直觀的理解。特別是在對苯酚弱酸性的教學中,老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進行探究,每一個實驗都有深刻的意義。先往苯酚溶液中滴入石蕊試液,發現沒有預期中使石蕊變紅的現象,與學生的認知產生了沖突,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為苯酚的弱酸性埋下了伏筆。接著往苯酚濁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學生發現苯酚濁液變澄清,感受到了苯酚的酸性,重新樹立起對苯酚酸性這種認知的自信。為了進一步把學習推向高潮,接著往澄清的苯酚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澄清變為渾濁,學生根據強酸制弱酸的原理,自然得出苯酚酸性弱于碳酸,所以就自然能夠理解苯酚不能使石蕊變色的原因。再結合前面苯酚與碳酸鈉的反應,自然把碳酸、苯酚、碳酸氫根的酸性強弱順序排列出來。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很自然構建了苯酚的酸性和弱酸性。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十全十美的教學是沒有的,或多或少都存在可以改進的空間,15節優質課中,有以下現象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15節優質課的收尾幾乎都是一致的,如:同學們,誰能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一節好課應該是有一個能夠吸引學生的好的開始,有著豐富生動教學內容的中間過程,有讓人回味、引人深思的結尾。如在《醛》一課中,應該考慮怎么樣幫助學生解決真實的問題,怎么樣讓學生透徹地去理解有機化學學習方法,怎么樣去構建起醇、醛、酸一條線的思路。
15節優質課,很多都是用視頻或圖片引入新課的,一節好課應該能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引入方法。有的視頻或圖片很好,與課堂教學有著密切的對接關系,如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一課中,老師用一張北海銀灘的圖片引入新課就很貼切。但有些視頻與教學并沒有多大關系,甚至是適得其反的。如利用一個有關電魚的圖片新聞引入新課,電魚本身是違法的,老師還要用這樣一個例子讓學生去評價電魚是不是很厲害,就顯得很不恰當。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像在教幼兒園的小朋友,老師說上一句,學生說下一句,或者是不斷提醒學生給點掌聲鼓勵一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成熟的、嚴謹的、高階的思維。
通過觀摩本次優質課比賽,筆者對平時應該堅持什么樣的教學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們要堅持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堅持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要堅持基于學科基本觀念的教學,要創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創意、學有后勁,使學生能在盡可能深入的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的課堂。